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硕果有目共睹,但是随之而来的城市拥堵、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人们的幸福感急剧下降。虽然现在城市化水平,并未达到“逆城市化”阶段,但逃离大城市、寻求宜居环境生活已成为一种现象。人们对村镇的依恋感在提升,衍生出更多人周末选择去附近农村去体验农耕生活。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现象在农村愈演愈烈,导致很多土地出现荒废现象,形成“田地柴草深,不见耕田人,村无青壮力,老幼守家门”的空心村状态。基于此背景,同时为“国际慢城”理念更好的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城乡发展战略相融合,营建我国的“慢城”村镇,本文采用分类比较法、德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将“国际慢城”与村镇规划两者的理论性与技术性进行耦合,通过国外“国际慢城”相关理念和经验的总结,对国内“国际慢城”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探讨“国际慢城”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然后结合分析我国村镇规划出现的问题和发展思路,针对村镇建筑群落、环境营造、村镇空间、生态系统,现代产业体系、组织管理系统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侧重探讨居民慢意识的培养方式,提出“慢”村镇发展的传承与变革策略。最后以张家界市桥头乡为案例,构建了慢城发展评价体系,进行慢城发展基础评价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努力打造一个绿色、宜居、生态、和谐、特色、可持续的慢节奏人居环境。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惬意的慢生活的同时,对当地特色旅游开发、产业发展、养老事业的提升与完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