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社会新旧意识形态交替的重要历史转型期,在“改革开放”口号下,人道主义成为当时重要的思想潮流,张洁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登上了中国文坛。她怀着以文学拯救社会人生的美好愿望表达着人性尊严和个性解放的伦理诉求,同时身为女性这一事实也使她将笔触游进女性世界,自觉关注女性的地位和解放,深入关怀女性的精神境遇,表达着女性解放的伦理诉求。但是由于新时期现代性语境中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政治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巨大整合作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人道主义”思潮对个体价值和个体自由的相对忽视,在这一语境中开始写作的张洁其表达个性自由和女性解放的自由伦理诉求仍然被框定在宏大的国家民族叙事之中,个性话语的匮乏制约了作家对人物在社会历史文化中生存悖论的深层透视。张洁对女性境遇的书写和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寻不仅关联着个性话语的匮乏,而且难以摆脱传统男权文化的束缚,使女性仍然处于客体性的位置,这也制约了她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深入思考;她以女性“雄化”的方式试图颠覆男权的努力又使她妇女解放的伦理诉求踏上另一条歧路:使女性的性别取向与男权中心社会中的男性价值趋同,因此消解了女性的自然性别属性和文化性别身份,失去性别的女人在传统男权和现代国家民族期待等种种话语围困中遭遇的是更大的困惑和艰难。以上几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局限和困境也影响了张洁以后的创作。在传统批评中,张洁小说中妇女解放的主题和创作风格的变化被广泛论及。但是传统批评往往只参照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对作品内容所显现的伦理现象以及创作风格转型与文学外部环境变化关系等方面作出印象式评价,缺乏对张洁小说的叙事话语方式、叙事策略及其与时代语境关系的深刻分析,因此无法深入到小说文本的内部,揭示张洁小说中所体现的叙事伦理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困境。本文拟引入叙事伦理批评方法,通过梳理张洁文本和文本生成的特定历史语境之间的关联,分析张洁小说创作上主观的伦理追求及隐含在小说故事内容、叙事方式、叙事话语、叙事视角等背后的叙事伦理及其困境。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叙事伦理和叙事伦理批评等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语境,概述张洁由于时代语境所造成的写作局限以及由此形成的叙事伦理困境。即在在追求个性解放的个人话语和民族国家宏大叙事、女性解放诉求与男性中心社会中男权文化规约、女性视角下贬抑虚化“他者”与追求自由平等之间的叙事伦理困境。第一章:结合具体文本,通过对张洁以“个人”的命运故事复制宏大叙事的叙事策略和在改革话语中对仕途知识分子和改革精英者的书写,分析她将个人命运的故事置入意识形态的路径之中,使个体成为政治意识形态话语表达载体的文本策略,透析她的小说叙事在个体话语和宏大的国家民族叙事之间的徘徊,进而分析在宏大的国家民族话语的制约中,小说缺乏对人物个体命运复杂性的深刻体认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度关怀,显示出个体自由伦理表达无法摆脱社会理性伦理束缚的叙事伦理困境。她直面现实的写作也因为对日常和世俗生活的忽略和排斥而使无限丰富和复杂的现实生活在其文本中遭到悬置。第二章:主要分析张洁在女性书写中的叙事伦理困境。通过分析张洁文本中所显现的无法克服的女性观、贞节观和对“男子汉”的渴求,揭示张洁女性解放的伦理诉求所遭遇的传统男权规约;通过对张洁小说中“女性雄化”现象的分析和对女性雄化历史根源的探析,分析张洁文本中女性解放的伦理诉求因无法摆脱男性菲勒斯国家中男性价值准则制约而遭遇的困境。第三章:分析张洁在女性主义视角下,以具有现代独立意识的女性为参照,将对女性解放、女性自我实现构成障碍的男性和被男权文化异化、不具备现代独立意识的女性贬为“理想女性”之外的“他者”。张洁或者通过将这些异己“他者”群像化或漫画化的粗线条勾勒方式,使其居于背景性的地位;或者对他们虽有较为具体全面的描写,但是作者强烈甚至专断的价值批判剥夺了他们在小说中发言的权力,使他们成为“在场的缺席者”,这种对“他者”的虚化贬抑与她追求自由平等的现代伦理诉求形成了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