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落后国家成功追赶先进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因素。在我国目前的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落后直接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将是我国顺利完成工业化,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与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现状和未来发展有关的三个重要问题,即:第一,我国工业企业中技术创新未能有效开展的原因;第二,工业产业各个部门中技术创新的差异及其影响;第三,我国推行的技术创新政策的逻辑及其合意性。 论文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工业目前的技术创新状况,是企业和政府理性选择、技术创新特殊性质、产业特征差异和中国具体国情影响的共同结果,未来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发展仍然将主要受到这四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由于技术创新的积累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我国工业企业并不具备需要长时间技术知识积累才有可能形成的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所面临的高风险无法通过某种机制予以消除。因此,作为理性的决策者,企业不可能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大的投入,我国的工业技术创新水平迟迟不能提高。 其次,受国情限制,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落后,不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持,而且在许多国家中曾经出现的要素价格变动对技术创新的诱致作用在我国也不存在;此外,特殊的历史因素造成了我国技术创新中技术知识积累的长期断裂。在这些具体条件约束下,技术创新在我国的发展非常困难。 第三,虽然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结合时代背景对技术创新政策制定进行了理性的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这些理性的政策并不具有合意性,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第四,由于不同产业的技术创新特征有很大差异,某些产业具备了较大的技术创新可行性。在以渐进性产品创新为主要创新类型的“专业化供应者产业”中,不仅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较低,而且技术积累和功能一体化在创新过程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专业化供应者产业”将是未来中国工业技术创新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产业类型。 论文没有局限到“技术”层面问题的研究中,而是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技术创新“原理”层面的大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主要包括:1、论文指出,现阶段我国工业技术创新难以有大的进展或进步并不能说明中国工业企业不理性,而是刚好相反,这是企业理性的行为。这一观点对目前国内许多技术创新研究的基本起点提出了质疑。2、根据技术创新跨产业特点的不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提出“专业化供应者产业”(例如专用设备制造业)将是未来最有可能获得创新突破的产业。作者还明确指出,由于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落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不具有很坚实的基础,如果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同传统产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将不会取得很大的突破。3、论文指出,由于受到了具体国情的约束,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政策要解决的问题不应该是追赶技术前沿而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出发点也不应该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是应该首先解决系统失灵问题。4、作者提出,在模仿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工业企业可以逐渐积累起独立创新所必须的技术能力,这种模仿和学习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工业来说十分重要。不应该过分强调“自主创新”,在某些领域中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更应该高度重视模仿和扩散的作用,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也应当注意到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