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mTORC1相关基因遗传变异与胃癌预后关系的关联性研究目的mTOR信号传导通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路,该通路中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mTOR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相关,但国内外鲜有文献报道mTOR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首次探讨了mTORC1相关基因mTOR、mLST8和Raptor遗传多态性与胃癌预后的关联,为今后胃癌预后的评估提供一定的遗传学参考信息。方法收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胃癌手术并首次确诊为胃癌的患者的临床信息及病理石蜡切块,用TaqMan检测方法对8个候选基因位点进行分型。用Kaplan-Meier法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评价各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7例研究对象,未在单个位点的分析中观察到mTOR(rs1883965、rs2536),mLST8(rs26865、rs3160)和Raptor(rs1062935、rs12602885、rs3751932、rs3751934)遗传变异与胃癌预后相关。Raptor基因内部位点的联合分析结果提示,携带相对危险基因型个数≥2的胃癌患者较携带Raptor相对危险基因型个数<2的胃癌患者死亡风险增高(校正HR=1.77,95%CI=1.02-3.09);在女性、有淋巴结转移或者TNM分期为III/IV期的亚组分析中也同样存在着患者死亡风险增高。将mTOR、mLST8和Raptor三个基因所有研究的位点进行联合时,携带相对危险基因型个数>3的胃癌患者较携带相对危险基因型个数≤3的胃癌患者死亡风险增高(校正HR=2.40,95%CI=1.29-4.44),且该现象在年龄≤65岁,性别为男性,无饮酒史,肿瘤大小≤4cm,肿瘤位于非贲门部,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III/IV期,无血管、淋巴管、神经浸润或有化学治疗的亚组分析中更为明显。结论mTORC1相关基因遗传变异的联合效应与胃癌不良预后相关,但此结论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量的前瞻性实验进行验证。第二部分:PLCE1 rs2274223 A>G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相关性的荟萃分析目的磷脂酶C?1(PLCE1)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肿瘤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策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关于PLCE1rs2274223多态性与胃癌发生风险相关性的研究,但他们所得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为了更好的理解研究结果,我们系统性评估了PLCE1 rs2274223 A>G多态性对胃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全面搜集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对照研究,以等位基因模型、杂合子模型、纯合子模型、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为研究模型,通过总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来评估PLCE1 rs2274223 A>G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当P<0.05时,我们认为总的OR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当研究存在异质性时(P<0.10),用随机模型进行计算,反之,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计算。用敏感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研究的可靠性。结果本研究对6813例病例和5666例对照进行了荟萃分析,从整体上讲,我们未观察到PLCE1 rs2274223多态性各遗传模型与胃癌易感性相关。在基因型检测方法的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通过Taq Man检测技术对基因型进行分型的PLCE1 rs2274223与胃癌发生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G vs.A::OR=1.20,95%CI=1.04-1.39;GA vs.AA:OR=1.27,95%CI=1.12-1.44;GG/GA vs.AA:OR=1.28,95%CI=1.10-1.49)。此外,该研究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未观察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PLCE1 rs2274223 A>G遗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显著关联,但由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得结论应该通过更多的研究进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