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高聚物的合成及酶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865739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导电复合材料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研究 研究了由乙基纤维素和乙炔黑制得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作为载体制备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方法及其性质。传感器的制备过程为:首先将0.010 g乙基纤维素,0.004 g乙炔黑,0.2 mg葡萄糖氧化酶和0.002 g固体石腊用1.5 cm3 YD-1试剂调成糊状物,然后取其1/40均匀涂在3mm×3mm的铂电极上,待其干燥后用环己烷洗去其中的石蜡即可制得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讨论了多种因素对该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当葡萄糖的浓度低于11.5 mmol dm-3时,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大。实验测得此传感器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为40.3 kJmol-1。原子力显微镜表明,用环己烷洗去石蜡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具有粒状结构,这有利于酶催化反应的进行。 2.聚苯胺尿酸酶传感器的研究 首次研究了“模板法”制备聚苯胺尿酸酶传感器。其制作过程如下:首先由“一步法”制得聚苯胺尿酸酶电极,将该电极在6.0 mol dm-3的HC1溶液中回流24小时以除去其中的尿酸酶(这些酶可能在固定过程中受苯胺单体的影响而失去了活性)。最后,根据聚苯胺的掺杂原理将有活性的尿酸酶固定进聚苯胺膜中制得聚苯胺尿酸酶传感器。讨论了温度、pH、电位和底物浓度等多种因素对该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通过尿酸酶传感器稳定性的测定可知,“模板法”制备的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在60天内仅下降了18%,而由“两步法”制备的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在40小时内就下降了39%。“模板法”制备的尿酸酶传感器中尿酸酶与聚苯胺的结合点为其醌环上的氮原子。首次将紫外和红外等运用于传感器的表征。 3.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研究 研究了“模板法”制备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其制作过程如下:首先扬州大学硕士论文由“一步法”制得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将该电极在6.0 moldm一3的Hcl溶液中回流24小时以除去其中的葡萄糖氧化酶(这些酶可能在固定过程中受苯胺单体的影响而失去了活性)。最后,根据聚苯胺的掺杂原理将有活性的葡萄糖氧化酶固定进聚苯胺膜中制得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讨论了多种因素对该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如温度、pH、电位和底物浓度。通过葡萄糖酶传感器稳定性的测定可知,“模板法”制备的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在30天仅仅下降了4.6%,而“两步法”制备的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下降了55.4%。由紫外、红外的表征可知“模板法”制备的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中葡萄糖氧化酶与聚苯胺的结合点为其醒环上的氮原子。4.苯胺和邻氯苯胺的电化学共聚 研究了用循环伏安法实现苯胺和邻氯苯胺的共聚。苯胺和邻氯苯胺电化学共聚的增长速率、氧化还原电位和电荷传递机制与苯胺和邻氯苯胺单体聚合均不同。苯胺和邻氯苯胺共聚物在甲基毗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酞胺(DMF)、二甲基亚矾(DMSO)或丙酮等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比较了聚苯胺、聚邻氯苯胺及其共聚物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形貌和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并不是聚苯胺和聚邻氯苯胺的简单混合物。共聚物所表现出来的电化学性质主要由聚苯胺决定,但较聚苯胺有更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和可溶解性。5.苯胺一邻氨基苯酚共聚物尿酸酶传感器的研究 首次研究了用一种新型的共聚物来制备尿酸酶传感器。其制作过程如下:首先由循环伏安法制得苯胺一邻氨基苯酚共聚物尿酸酶电极,将该电极在6.0 moldm一3的HCI溶液中回流24小时以除去其中尿酸酶(这些酶可能在共聚过程中受影响而失去了活性),最后根据苯胺一邻氨基苯酚共聚物的掺杂原理将有活性的尿酸酶固定进共聚物膜中获得共聚物尿酸酶传感器。研究了温度、PH、电位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响应电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模板法”制备的共聚物尿酸酶传感器的
其他文献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是一种新型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在现代分析化学中具有显著优势,本论文利用FRE7技术,由浅入深的探讨了一系列新型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近年来,室温离子液体被认为是传统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理想绿色替代品,而微波促进的无溶剂有机合成是一类新兴的绿色有机合成技术,这两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绿色化学的要求。本
论文以β-环糊精为单体,2,4-二异氰酸酯甲苯及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了环糊精交联聚合物(β-CDP),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所制聚合物与客体有机物质双硫腙等的包结
近年来,随着对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纳米组装杂化材料因为其结构和功能上的卓越特性,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自组装技术近年来得到了
本论文研究了金属离子Bi(Ⅲ)、Fe(Ⅱ)、Co(Ⅱ)、Ni(Ⅱ)、Er(Ⅲ)、Lu(Ⅲ)在LiClO4(LiCl)-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或LiClO4(LiCl)-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系中电化学行为,并计算得到
本论文研究了在微波辐射下C60吡咯烷衍生物的快速合成和无溶剂固态研磨法C60富勒醇合成的研究。 一、首次将微波辐射法运用到cis-,trans-2,5-二取代C60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中
本论文利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与物理自组装的自发协同作用的原理,构筑了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纳米材料,开发出一种制备生物可降解材料聚氰基丙烯酸酯(PACA)胶乳粒子的新
非甾体抗炎药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从而起到抗炎、止痛、和解热的作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发现COX存在两种不同结构亚型:COX-1和COX-2。功能型CO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