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员大学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同时又指出:“我们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党员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中的特殊群体,截至2003年6月底,上海高校学生党员数已达27720人,占学生总数的9.6%。其中,本科生党员数为14249人,占本科生总数的7.4%。随着党员大学生队伍的壮大,这个群体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四毕业班的访谈,试图论证党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找出党员大学生具有就业适应能力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本文第一章首先明确了就业适应能力的定义,一层含义是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自身所具备并为社会、用人单位所认可的积极的能力,另一层含义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能力。其次摆明了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现实,第三,通过文献和实际访谈作证证明党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第二章回答了为什么党员大学生具有这种就业适应能力,首先从客观方面来说,社会环境以及舆论导向赋予了他们以优势。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仅看中党员同学的政治身份,更看重他们身份背后的实际能力;从党政机关的招聘来说,通过对历年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招聘条件统计发现,对于政治身份的要求毋庸置疑;从中介组织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传统中介组织为党员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求职的兴起,党员身份则起到了一种符号性作用,使党员大学生有更多就业机会。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讲,党员大学生的这种就业适应能力一是来自于他们本身就具有的良好素质,他们经历了多层选拔和党组织的考验,才能成为一名党员。,二是多为院系的学生干部,得到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和实践机会,在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各方面都优于一般同学,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分析指出了党员大学生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在上两章的基础上,第三章从党员大学生先进性建设的角度去探讨如何保持党员大学生的先进性,进一步提高党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首先阐述了构建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其次说明了应该把握创新、系统性、可行性的原则。最后,提出了构建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构建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认为主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要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严把入口。二是要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在考核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完善激励竞争机制才能保证党员大学生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