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是蝗虫的主要发生地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给农业造成过巨大的损失,使灾区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北省的蝗灾防治进行探讨,着重研究治蝗过程中的社会动员机制及其治蝗组织机构与政策。前言主要考察新中国成立以前河北省发生的严重蝗灾情况,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正文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河北存在的宜蝗区,主要研究1949—1952年河北蝗灾的发生及治理。文章认为,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大规模的“人工捕打”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治蝗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研究1953—1957年河北蝗灾的发生及治理。在这一时期,严密的组织动员机制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现代化的药械,动用飞机撒药治蝗成为河北省有效控制蝗灾发生的主要方法。第三部分,探讨河北省动员人民积极捕蝗采取的措施。注重考察人民政府排解治蝗农民的思想顾虑,妥善解决农民生产与捕蝗的矛盾,给予治蝗农民工生活补助等诸项有效举措。第四部分,对河北省治蝗组织机构进行研究。专题探讨专门治蝗机构在治蝗组织动员中地位和作用。第五部分,总结20世纪50年代后期河北省有效控制蝗害的经验与教训。笔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把社会各阶层人民组织起来,广泛使用现代化药械,有效控制了蝗灾的发生,大大减轻了受灾程度。河北省在治蝗过程中积累的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广泛动员群众,群防群治,政府支持财力、物力,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实现灭蝗减灾等经验,对今后预防蝗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