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对富余劳动力形成的外推力和城市良好教育与生活对富余劳动力形成的吸引力,造就了我国规模宏大、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人口流动,以民工潮和春运为代名词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来自国家统计局权威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6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规模高达2.61亿人,在庞大的人口流动过程中逐步产生了一些特殊群体及相应问题,尤其是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代表特殊人口群体及相应的教育、生活和养老等问题日益突出。从流动人口的结构来看,我国现有的2.61亿流动人口中30%是处于学龄阶段的流动儿童,“这支近8000万人的流动儿童,跟随自己的父母来到城市和中小城镇,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与特征”。据初步统计,在8000万人的流动儿童中,有78.5%的属于流动困境儿童,他们要么因生理因素成为流动困境儿童,要么因心理因素成为流动困境儿童,要么因生活、学习或经济等其他因素成为流动困境儿童,从而导致无法快速适应城市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系统研究流动困境儿童城市适应能力的社工介入问题,并以福州市M援助计划为例,探寻新时期提高流动困境儿童城市适应能力的社工介入对策。流动困境儿童如何融入所在的城市(城镇)和社会生活,并在学习、生活、交友和心理等方面像正常的流动儿童乃至城市(城镇)儿童那样,“童”在蓝天下,全面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在研究中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以及数理统计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围绕流动困境儿童的城市适应能力问题,从社工介入的视角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福州市M援助计划的个案分析,科学探寻新时期提高流动困境儿童城市适应能力的社工介入对策。本文内容,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关键概念与理论综述,它是本文研究的前提;第二部分是对M援助计划中H村流动困境儿童城市适应能力的现状评价,它是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三部分是以个案为例,展示社工介入的过程,它是本文研究的实证部分;第四部分是对介入成效的评价,展示的是研究取得的成效;第五部分是流动困境儿童城市适应能力社工介入的反思与启示,它是本文对整体研究的思考;第六部分是结论,它是本文的研究总结。总体来看,本文将从和谐社会构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研究流动困境儿童的城市适应能力问题,引领孩子们积极融入城市、社区和社会,并逐步成为和谐社会与城市未来建设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