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广泛开展,我们发现,10%1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以及由一些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引起,这其中冠状动脉痉挛(CAS)占有很大比例,并且相对于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的患者,其预后较好。但目前其病因、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CAS致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CAS并加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1例冠脉痉挛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易患因素、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统计各种临床资料的阳性比率并加以分析;收集我院4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各临床资料,与CAS组形成对照,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选取典型CAS患者,应用OCT检查,对CAS进一步认识。结果:1、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共61例,年龄2280岁,平均52.34±11.53岁;女性患者共10例,年龄为4381岁,平均62.40±13.29岁;男女之比约为6:1,男性CAS发生率多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2、临床资料分析:CAS患者中吸烟(47/71,占66.2%)和饮酒(50/71,占70.4%)的比例明显较高,其次为:高血压(36/71,占50.7%)、手术史(15/71,占21.1%)、过敏史(8/71,占11.3%)和糖尿病(4/71,占5.6%)。CAS发病的主要诱因为体力劳动(14/71,占19.7%)和紧张情绪、熬夜史(12/71,占16.9%)。CA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55/71,占77.5%)、胸闷(13/71,占18.3%)、昏厥(3/71,占4.2%)、腹痛(1/71,占1.4%)。CAS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中主要异常指标为TG升高(25/60,占41.7%)、TC升高(10/60,占16.7%)、LDL-C升高(18/60,占30%)、NEU升高(19/71,占26.8%)、CK升高(14/68,占20.6%)、CK-MB升高(9/68,占13.2%)、BNP升高(16/39,占41%)、TnI/TNT-hs升高(23/66,占34.8%)。心电图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T波或ST-T改变(26/59,占44.1%)以及急性心肌梗死(11/59,占18.6%)。冠脉造影发现冠脉痉挛主要发生于LAD段(31/71,占43.7%)和RCA段(40/71,占56.3%),痉挛完全缓解后表现为冠脉粥样硬化轻度狭窄者(21/71,占29.6%)、无明显狭窄但内膜不整者(17/71,占23.9%)、完全正常者(33/71,占46.5%)、伴有心肌桥者(12/71,占16.9%)。CAS患者的临床用药包括阿司匹林(51/71,占71.8%)、氯吡格雷(11/71,占15.5%)、他汀类药物(58/71,占81.7%)、ACEI类药物(31/71,占43.7%)、β受体阻滞剂(31/71,占43.7%)、钙通道阻滞剂(51/71,占71.8%)和硝酸酯类药物(35/71,占49.3%)等。3、与冠心病组患者比较,CAS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衰史、RBC、HB、CRE、CK、CK-MB、TC、APOA、BNP、TNT-hs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史、过敏史、WBC、N、PLT、Ca2+、K+、ALT、AST、TBIL、TBA、ALB、TG、HDL-C、LDL-C、APOB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临床预后:CAS和冠心病两组患者随访612个月。CAS组患者主要服用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和/或硝酸酯类药物,36例患者服药后症状好转或缓解(36/38,占94.7%);此外1例患者因右冠脉开口痉挛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肺复苏术后抢救成功。冠心病组主要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等药物,29例未行PCI治疗的患者中,治疗后症状好转或缓解21例(21/29,占72.4%),8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无死亡患者。结论:1、高龄、男性、吸烟、高脂血症是冠脉痉挛的重要危险预测因子;饮酒与冠脉痉挛存在显著关联;过敏史、手术史与冠脉痉挛存在一定关联。2、糖尿病、高血压不是冠脉痉挛的影响因素,揭示了冠脉痉挛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存在不同。3、患者往往以胸痛、胸闷等症状就诊,而以昏厥为主要表现者更应引起警惕。4、推荐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他汀类药物用于冠脉痉挛的治疗,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冠脉痉挛患者推荐加用抗血小板药物;5、心电图表现为心肌梗死者,其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较未表现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率更高。6、冠脉痉挛有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风险,应加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