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海湿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关联,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对滨海湿地的开发程度不断加重,出现了许多生态问题,尤其是在围填海规模较大的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滨海地区。为了更合理地利用滨海湿地资源,需要通过跟踪这些滨海湿地的历史动态来探索滨海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策略。因此对分析京津冀城市群滨海湿地演变规律和评估滨海湿地利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年、2000年、2009年和2018年遥感影像Landsat TM和OLI为数据源,结合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与2015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运用RS和GIS技术对京津冀城市群滨海湿地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解译分析,从滨海湿地面积、类型和海岸线三个方面,分析了其1990-2018年间的演变规律。再根据京津冀城市群滨海湿地实际情况,基于PSR模型构建其利用程度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了1990-2018年滨海湿地利用程度。将京津冀城市群滨海湿地演变规律与利用程度评估结果综合在一起,以市、县(区)为研究单元,分析京津冀城市群滨海湿地演变模式。相比以往研究更能清楚地展现各行政区范围内滨海湿地的演变规律以及利用程度。以期为未来有效保护京津冀城市群滨海湿地资源与合理开发滨海湿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滨海地区自然湿地面积和滨海湿地总面积均呈减少趋势,自然湿地面积在滨海湿地总面积中的占比也逐期减少,滨海地区人工湿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但人工湿地面积在滨海湿地总面积中的占比却逐期增加。非湿地岸线长和海岸线总长呈持续增长趋势,湿地岸线则呈先缓慢增加,后快速下降趋势。(2)京津冀城市群滨海地区人工湿地向自然湿地的扩张存在于整个时期。京津冀城市群滨海地区自然湿地的缩减,除了转变为人工湿地,还有向建设用地的转变。尤其在2000年后,建设用地扩张规模逐期增强,出现了较大规模滨海湿地向非湿地转变的态势,1990-2000年和2009-2018年期间,建设用地向人工湿地的扩张规模更大,主要分布在昌黎县以南地区,2000-2009年,建设用地向自然湿地的扩张规模更大,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曹妃甸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海兴县。(3)京津冀城市群滨海湿地利用程度呈增高趋势,各市、县(区)的滨海湿地利用程度也整体呈增高趋势。其演变模式在1990-2000年间为人工湿地扩张主导型,在2000-2018年间为建设用地扩张主导型,在2000-2009年间建设用地主要向自然湿地扩张,2009-2018年期间,建设用地主要向人工湿地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