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条件下泥化夹层裂隙发展规律及强度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a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化夹层是顺层边坡中常见的软弱夹层之一,本身力学性质十分薄弱且不稳定,是引起边坡稳定性问题的主要因素。泥化夹层随着自然界气候与天气的变化,经常受到干湿循环的作用,特别是开挖的边坡及已经滑移过部分的边坡。干湿循环作用会对泥化夹层的细观结构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从而降低其强度;同时还会使泥化夹层产生许多裂隙,对其渗透性产生严重影响,在雨季来临时雨水入渗使其强度迅速降低,导致滑坡的产生。本文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小塝上顺层滑坡后壁中的泥化夹层原状试样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泥化夹层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了泥化夹层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裂隙发展变化规律,并测定了泥化夹层在干湿循环作用后的剪切强度的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模拟自然界的极端气候条件进行了干湿循环试验,将每次循环后的试样通过自主设计的拍摄装置进行拍照,得到了泥化夹层干湿循环条件下的裂隙图像。然后经过对图像处理的理论分析与MATLAB的实际处理效果对比,得到了泥化夹层裂隙图像的处理方法。(2)通过对裂隙的特征图像进行一系列图像处理过程,得到了裂隙图像特征图像,并通过特征提取,得到了裂隙的长度、平均宽度、面积及裂隙度。最后通过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后试样的裂隙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泥化夹层裂隙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规律。泥化夹层裂隙度的变化规律可为研究泥化夹层的渗透性与干湿循环关系提供基础。(3)对经过不同干湿循环次数的泥化夹层在相同含水率条件下试样进行了直剪试验,得到了泥化夹层的剪切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在干湿循环后期逐渐趋于稳定;通过拟合泥化夹层的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的关系,得到泥化夹层的粘聚力c值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先降低,后趋于一个临界值,而内摩擦角φ值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基本趋于稳定,变化较小。说明干湿循环破坏了泥化夹层的颗粒连接,对泥化夹层的抗剪强度有削弱作用。(4)为了研究强度与裂隙度之间的关系,拟合了裂隙度与粘聚力c的关系曲线,发现裂隙度对粘聚力c有重要影响,随着裂隙度的增加,泥化夹层的粘聚力c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裂隙度低于1.3时,粘聚力c下降缓慢,裂隙度高于1.3时,下降速度急剧增加。根据此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裂隙度大小来预测泥化夹层的强度。
其他文献
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是当前生物质能源化高效利用的技术之一,其利用氧载体释放晶格氧的能力,将生物质转化成可燃气体等小分子,从而避免引入大量N2造成的低热值或氧气分离引
捕食线虫真菌是食线虫真菌里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些真菌能够生成各种各样的捕器来侵染或捕捉线虫,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属性,常被用作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和研究适应性进化的
胡杨林是一种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保护绿洲作用的平原荒漠河岸林,生态价值与社会意义十分重要。近年来,胡杨春尺蠖虫害的肆虐,给胡杨林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
背景: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相关性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严重危害现代人健康。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导致相关疾病的重要环节。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在肥胖相关
叠前深度偏移能有效改善复杂构造地区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的成像问题,随着地震勘探程度持续深入,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各大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常
酞菁类衍生物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光动力和光催化降解领域。但是酞菁本身存在溶解性差、难于修饰且易聚集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本文制备了一种溶性良好的不对称酞菁3-乙氧羟基-9(10),16(17),23(24)-三癸氧基酞菁锌(ZnPc-OH),然后分别用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b-PLA)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对酞菁进行修饰,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浙江地理环境特点、气候环境特点、人群饮食习惯等地域特点,结合近十年浙江人群体质的相关调查研究,总结出浙江人群的体质特点。以浙江人群体质特点为
以提升中国女子篮球队的竞技能力,助力中国女篮重回世界大赛四强为选题和研究目的,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秩和比法(RSR)等研究方法,结合2018年女篮世界杯比赛录像,对中国女篮整体攻防实力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通过与世界强队对比找到自身优势与不足,以期为东京奥运会国家女子篮球队清晰、准确的备战定位,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参考。结果:1.本届世界杯中国女篮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相对于所
目的本试验旨在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归芍六君子汤合左归饮治疗血管性眩晕临床疗效,为血管性眩晕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受试
本实验以牛背最长肌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预调理冷鲜牛排的最佳配方以及天然保鲜剂的最佳配比。测定了不同切片厚度下的质构特性变化以及感官评价,得出了预调理冷鲜牛排的最佳切片厚度。研究了4℃下真空包装的预调理冷鲜牛排食用品质的变化,结合电子鼻的测定,建立了预调理冷鲜牛排在4℃下的剩余货架期预测模型。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了预调理冷鲜牛排在不同煎炸用油以及不同烹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