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药涂球囊介入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早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科血管外科行股腘动脉腔内治疗的患者,其中应用某药涂球囊(DCB)的患者共30例(30条患肢),应用PTA+支架成型的患者共39例(39条患肢)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CB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9.5岁,卢瑟福分级2-5级。其中中度间歇性跛行(Rutherford2级)7(23.3%)例,重度间歇性跛行(Rutherford3级)11例(36.7%),缺血性静息痛(Rutherford4级)9例(30%),溃疡部分坏疽(Rutherford5级)3例(10%)。PTA+支架组:男33例,女6例,年龄72.7岁,卢瑟福分级2-5级。中度间歇性跛行(Rutherford2级)12例(30.7%),重度间歇性跛行(Rutherford3级)11例(36.7%),缺血性静息痛(Rutherford4级)12例(30.7%),溃疡部分坏疽(Rutherford5级)4例(13.3%)。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指标为:靶病变血管再狭窄率、卢瑟福分级变化、跛行距离、ABI变化、治疗侧下肢是否截肢,以及围手术期、随访期间是否死亡等。结果:应用药涂球囊的患者共30例(30条患肢)手术操作均成功。其中1例患者动脉夹层形成,影响下肢血流,植入补救性支架。应用PTA+支架成型的患者共39例,共计39条患肢,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后第一天测得ABI值,DCB组:由术前的0.39?0.099增长为术后的0.84?0.035(t=4.305,P<0.05)。PTA+支架成型组:由术前的0.28?0.033增长为术后的0.87?0.025(t=14.175,P<0.05)。随访期间,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DCB组患者ABI增长值与PTA+支架成型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P>0.05)。术前两组患者Rutherford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DCB组3例患者改善不明显。PTA+支架成型组5例,其余患者均达到轻度间歇性跛行水平,术后6个月比较中,两组患者Rutherford分级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6个月ABI均较术后第一天有所下降。DCB组6个月ABI:0.75?0.18 PTA+支架组6个月ABI:0.73?0.21,组间比较,t=0.352,P>0.05,二者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跛行距离均得到明显改善。6个月后靶病变血管再狭窄率(狭窄程度≥50%的狭窄定义为再狭窄)DCB组3例,PTA+支架组:5例。DCB组有3例患者靶血管再次狭窄程度>50%,2例患者再次干预,1例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再次干预率为6.7%,PTA+支架组有5例患者靶血管再次狭窄程度>50%,5例患者均再次干预,再次干预率为12.8%。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截肢或死亡病例。DCB组和PTA+支架成型组术后6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0%和87.2%。意向性统计结果提示:DCB组靶血管通畅率与PTA+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并发症情况:DCB组: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伴发热1例单纯发热1例。PTA+支架成型:皮肤加压处破溃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给予相应的处理后,并发症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药涂球囊对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早中期分析,安全、有效,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