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于肝脏中具有干性的细胞(如肝前体细胞)已有不少的研究,但对于肝脏中真正的肝干细胞则缺乏认识。一般认为,这主要与有效研究体系的缺乏有关。在该研究领域中,不同实验室所报道的肝干性细胞的表型和分子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所报道的这些干性细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表达CK19。基于这一现象,结合本人所在实验室前期关于肝前体细胞研究的发现,本人提出了“肝脏中的CK19~+细胞谱系中可能包含有真正的肝干细胞(authentic liver stem cell)”的科学假设。本研究采用Cre/loxP体系对CK19~+细胞谱系示踪,并结合在肝细胞损伤和胆管损伤模型中对CK19~+细胞分化特性的研究,对“肝脏中的CK19~+细胞谱系中可能含有真正的肝干细胞”这一假设进行了验证。在本研究中,首先将C57BL/6品系的CK19CreERT小鼠与Rsoa26-GFP小鼠进行杂交,获得了CK19CreERT/Rosa26-GFP双阳性小鼠。在此基础上,通过他莫昔芬(tamoxifen,TM)的应用,实现了肝脏中CK19~+细胞的稳定性遗传标记(即标记上GFP)。进而,采用肝组织冰冻切片直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分析,明确了这种标记细胞在肝脏中的空间定位为门管区。随后,利用这种CK19~+细胞已被遗传标记的CK19CreERT/Rosa26-GFP小鼠制备了两种肝脏损伤模型——DDC肝损伤模型和CCl4肝损伤模型,以用于被标记的CK19~+细胞是否具有肝向分化和胆向分化潜能的探讨。在DDC损伤的小鼠模型中,可以发生胆管损伤,并可出现损伤修复,表现为胆管反应的发生。这种损伤模型,可用于研究被标记的CK19~+细胞是否具有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的特性。在CCl4损伤的小鼠模型中,可以发生肝细胞的损伤,并可出现肝细胞的修复。这种损伤模型,可用于研究被标记的CK19~+细胞是否具有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特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CK19CreERT/Rosa26-GFP小鼠的DDC肝损伤模型和CCl4肝损伤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两种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检测。在DDC损伤模型小鼠中发现,增生性小胆管中有GFP+细胞的出现,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证实了这些GFP+细胞也表达CK19(胆管上皮细胞标志物),说明存在于这些增殖性胆管中的CK19~+细胞来源于谱系示踪标记的GFP+细胞,也提示了谱系示踪标记的GFP+细胞谱系中有具有胆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类型的存在;在CCl4损伤模型小鼠中发现,肝小叶中有GFP+细胞的出现,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证实了这些GFP+细胞也表达ALB(成熟肝细胞标志物),说明这些ALB+细胞来源于谱系示踪标记的GFP+细胞,也提示了谱系示踪标记的GFP+细胞谱系中有具有肝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类型的存在。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肝脏中的CK19~+细胞谱系中有真正的肝干细胞的存在。这一结果的取得,为一个新的、有效的肝干细胞研究体系的建立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