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寿湖位于重庆市长寿区东部,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泊,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重庆市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近年来长寿湖实施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主要放养对象的生态放养模式,旨在通过生态放养滤食性鱼类增加鱼产量,同时对水质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鲢、鳙虽能参与水体的养分循环,但大量放养鲢、鳙对水体的作用是维持水体平衡还是破坏原有的水体环境值得进一步探究。因此,开展鲢、鳙在水生态系统中氮(N)、磷(P)循环作用的研究有益于渔业生态环境研究和生态放养模式的推广应用。为了解鲢、鳙在长寿湖N、P循环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常规水质分析方法于2016年3月、6月、10月、12月及2017年3月、6月,共计6次对长寿湖5个采样点进行水质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的监测;然后以采于长寿湖的52尾鲢和54尾鳙作为实验对象,于2016年10月、12月,2017年3月、6月,共计4次对鲢、鳙进行原位N、P排泄率实验,鱼体N、P含量的测定。最后从化学计量学的角度定量分析鲢、鳙对N、P循环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寿湖水体理化指标及水质情况。长寿湖平均水温19.88±5.84℃;平均水深14.40±3.67m;DO平均值为5.38±1.23mgL-1;pH平均值为7.77±1.10;TN平均值为0.83±0.21mgL-1;TP平均值为0.057±0.020mgL-1;NH3-N平均值为0.102±0.086mgL-1;NO3-N平均值为0.032±0.020mgL-1。水质指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达到Ⅲ类水要求,水质良好。通过长寿湖浮游生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长寿湖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长寿湖水质总体处于轻污染或无污染,水质状态比较良好。(2)鲢、鳙在长寿湖氮、磷循环中的作用分析。(1)鲢、鳙N、P排泄率的原位测定。本研究分4次对长寿湖52尾鲢和54尾鳙的排泄率进行野外原位测定,并构建了鲢、鳙特定体重排泄率与温度间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鲢、鳙特定体重排泄率随之增强。其中,鲢的特定体重N、P排泄率与温度的公式分别为:LogEn=18.972×Log(T)-46.369;LogEp=32.906×Log(T)-81.347;鳙的特定体重N、P排泄率与温度的公式分别为:LogEn=15.247×Log(T)-37.181;LogEp=33.850×Log(T)-83.638。经计算,在2016-2017年长寿湖平均水温为19.88℃的条件下,鲢的N、P排泄率分别为0.9731μg N L-1d-1和0.2422μg P L-1d-1;鳙的N、P排泄率分别为0.6425μg N L-1d-1和0.1749μg P L-1d-1。(2)鲢、鳙N、P排泄率与浮游动物N、P排泄率的比较。根据浮游动物排泄率公式,浮游动物的N、P排泄率为83.023μg N L-1d-1和1.456μg P L-1d-1。相较鲢、鳙的N、P排泄率,浮游动物的排泄率远大于鲢、鳙。因此,鲢、鳙排泄的N、P含量对水体造成的营养盐负荷小于浮游动物。(3)鲢、鳙N、P排泄率与藻类初级生产所需N、P含量的比较。长寿湖藻类初级生产所需的N、P含量分别为81.21μg N L-1d-1和2.53μg P L-1d-1。而鲢、鳙N、P排泄量分别占长寿湖藻类初级生产所需N含量的1.19%和0.79%,P含量的9.57%和6.91%。鲢、鳙排泄出的N、P含量在藻类初级生产所需N、P含量中占比低。结果表明,鲢、鳙的排泄量并非是导致藻类繁盛、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4)鲢、鳙的N、P化学计量学的测定结果及捕捞鲢、鳙而带走的N、P含量。鲢的N含量为9.52±2.35%,P含量为3.64±0.55%,N:P=5.79;鳙的N含量为9.50±2.20%,P含量为3.69±0.39%,N:P=5.70。因此,结合长寿湖鲢、鳙捕捞量:鲢的捕捞量为1786.51吨,鳙的捕捞量为1224.72吨。2016-2017年长寿湖通过人为捕捞鲢、鳙鱼产品的方式而带走N、P总量分别为60.61 t和23.31 t。综上所述,长寿湖开展以鲢、鳙为主的生态放养对水体N、P贡献较小并能通过定期捕捞鱼产品的方式带走大量扣留在鱼体中的营养物质。因此,在一定的生态容量内,这种生态放养能减轻水体N、P负荷,缓解富营养化趋势,从而起到改善水体的作用,达到保水渔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