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 of Fictional Sty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ylistics-A Case Study of the Three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格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格体现了原作的思想,反映了作家写作的习惯性特点,而每一位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及其思想感情都决定了其不同的选词用句、言语形式--即写作风格。然而,传统的风格翻译理论往往局限于抽象、模糊、主观印象式的讨论,尤其在小说风格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认为小说的形式是自由的,从而忽略了文体价值,结果造成翻译的“假象等值”,未能忠实地传达原文风格。
   文学文体学集中对作品文体和风格的研究,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研究小说风格及其翻译理论可以促进形成更科学的文体翻译理论,从而给广大译者提供参考依据,在提升文学修养的同时,加强对小说风格的关注,继而提高和完善译作水平。
   鉴于目前文学文体学的理论应用偏向于诗歌体裁,对小说风格翻译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利用文学文体学的方法分析《德伯家的苔丝》的风格翻译。通过大量的文本材料分析比较张谷若、孙法理和吴笛的三个中译本的异同,作者发现,在小说风格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了带有文体价值的语音、词汇、句式等文体标记,故而译本未能忠实反映原文风格。基于文学文体学理论,本文对上述三个中译本中体现风格特征的的语音、词汇、句式、修辞标记进行了缜密的对比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张谷若的译本比孙法理和吴笛的译本在传达原文风格方面更胜一筹:具体表现为张译在语音、词汇、句式、修辞等方面再现了原文的风格特点。本文认为,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可应用于文学翻译,尤其是小说翻译,对翻译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可作为文学风格再现的判断准则。
其他文献
语义韵最初是由Louw在1993年提出使用的,他认为语义韵就是一个词汇的习惯语义是由它的搭配词传染的。通常情况下,语义韵被分为积极语义韵,消极语义韵,中性语义韵或错综语义韵。  自语义韵的理论十多年前传入中国以来,它也引起了中国语言学家及研究者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些基本都是针对高频动词或动词近义词的研究,而对形容词近义词的语义韵对比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普林斯顿大学创设的Worldnet选取了四个近义
学位
期刊
期刊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球化趋势和这些领域交流的日益增加,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已成为包括源语文本、源语文本作者、译者、译本和译本读者等在内的频繁活动。哪里有人类和人类活动,哪里就有伦理;同样,哪里有翻译,哪里就有翻译伦理存在。翻译实践,本质为一种伦理活动,其中涉及了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从伦理角度来分析中国古典戏曲英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翻译研究曾经历过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短短一生中,她仅仅创作了六部完整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以及三部未完成的故事和作品:《苏珊夫人》,《华生一家》和《桑迪顿》。尽管如此,两百多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不厌其烦地从各个角度分析和研究她和她的作品,其中以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的研究尤为众多,因此上,她也被看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