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被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是中国社会的变革期。道光二十年后,清朝内外战乱不断,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地位,逢战后都有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晚清国子监祭酒,在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中,既有振兴传统官学,改革传统教育的举措;又有适应国家社会所需,推动新式教育建立的举措。他们为中国旧教育的改革,近代学术文化的过渡,作出了具有历史使命的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在晚清国子监传统教育的重振中,祭酒依托统治者对官学政策的调整,积极推动国子监的发展。对比道光、咸丰两朝,同治、光绪两朝统治者在官学政策上的调整包括,增加国子监经费、提高祭酒选任标准、调整生员结构、增加国子监藏书等。因祭酒选任标准的提高,所任祭酒不但积极恢复国子监传统教育,且在国子监的教学管理中,付出巨大的努力,使国子监在同治、光绪两朝得以重新振兴。在近代化教育体系的建立上,晚清国子监祭酒依托国家对新式教育的尝试,实践新式教育,创建新式教育学制,对中国新旧教育的过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西方文明随着战争、军事及工业技术的引进,促使晚清国子监祭酒的思想在学术、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变革。以国子监祭酒为代表的传统知识分子,渐趋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人物。他们从固守儒家经典义理,到以经世致用改革传统教育;从倡导废除八股取士,到建立新式学堂引进新式教育;从制定全国新式教育体制,到取消科举制度,完成中国教育从旧到新的突破与转变,使近代教育在中国得以最终确立。以晚清国子监祭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民族存亡的危机下,其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学术思想发生巨大的转变。他们渐趋从禁锢、封闭、自大的儒家体系中走出来,主动了解、接受、宣扬西方文明,这不仅向近代教育、近代文明迈出了颇具历史性的一步,还对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过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