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武丁時期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l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骨军事刻辞,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关於一切军事活动的文辞,包括对战争准备、侦察、进攻、防御、凯旋等吉凶祸福的占卜记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甲骨文的主体之一便是“戎”事的占卜档案,这一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战争与方国、军制与军礼、军事组织与军事人物等情况,因此,研究这一军事档案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此研究,有以下三方面意义:第一、穷尽收录武丁时期的军事刻辞,形成资料库,可以为其他相关研究服务。第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整理出商代战争、军事人物、军事组织、军制军礼等材料,并进行研究,以期得到更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三、军事刻辞保留了商代语言面貌,可以为商代语言研究及汉语史研究提供最为原始的材料。   论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绪论。交代选题缘由,对甲骨分类断代的认识,本文的研究对象,鈎稽史书所记武丁事迹,凡例。   第二章:武丁时期的主要战争。讨论战争自然涉及方国,陈梦家先生整理出“武丁时代的多方”30个,“武丁时代的晋南诸国”9个;王宇信先生整理出武丁前叶与商有战争关系的方国12个,武丁晚叶7个,共17个;范毓周先生整理出与商有过战争关系的方国65个;我们整理出方国和地区78个。重点对商与“方方”和“舌方”之间的战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并对战争时间、规模、方国地望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第三章:武丁时期的主要军事人物。整理出武丁时期除“王”外的军事人物33位。这些人物包括:王室成员、同姓贵族、异姓贵族、盟国首领。重点讨论了雀、(追)般、沚(或)、望乘、帚好五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对其事迹进行了分类整理,可以为研究五位军事人物提供重要的材料。   第四章:武丁时期的主要军事组织。主要讨论了“师”“族”“旅”三种军事组织。研究表明,“师”的性质是常设军,商王的常设军可称“王师”,王自称“我师”,商王同姓贵族也有一定规模的常设军,如“雀师”“(*)师”“(Π)师”等。“师”是商代军事组织的泛称,甲骨文中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师”是商代军队的一级编制。“族”的性质是非常设军,其构成为农时耕种、闲时训练的族兵。“旅”不是一级军事编制,也不是常设军队,它应该是农时劳作、闲时集中训练、战时徵集入伍的“民兵”。“旅”属於某一家族,作战时可称“某族”。   第五章:武丁时期的主要军礼。武丁时期的军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校阅礼,即通过田猎活动训练、选拔、检阅士兵,卜辞载有“立中、立事(建旗聚众)”“蒐田(训练检验)”等仪节,蒐田行为还涉及“蒐田活动前的告庙、迁庙礼、占卜”“蒐田过程中祭天帝山川礼”“蒐田结束後的献捷、飨燕礼”等;二是战争礼,包括“祭上帝”“祭土神”“告庙”“命将”“占卜”“祭随迁之庙主和社主”“凯旋、反主、献俘、祭祖”等。   第六章:武丁时期军事刻辞中的动词。本文整理出与军事行为有关的动词66个(其中单音词59个,复音词7个),动词性固定词组1个。从三个角度考察了这批词汇:一是从字形、词义角度,意在对前人的考释成果作出考辨;二是从词的群聚角度,意在考察这些军事动词之间的意义联系;三是借用“配价理论”,考察这些军事动词的价数,意在从动词与其联系的名词结构(即“论元”)的微妙关系中进一步描述动词的性质。   第七章:武丁时期军事刻辞中的句子。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去研究句子,一是句型结构,旨在从形式上把握商代甲骨文的句法面貌;二是语义角色,旨在从语义方面揭示军事刻辞的意义和内容。本文描写了18种单动词句句型、19种连谓句型、38种常见兼语句型、7种复句句型。军事刻辞中句子的语义角色主要反映在七个方面:施事、受事、与事、原因、对象(目标)、时间、空间,文章对其语义内容一一进行了分析说明。   第八章:总论。对全文的内容、研究方法、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   附录共有七个问题,都是在蒐集资料和前期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美国华裔文学文本进行文化及文学的解读,以西方经典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后殖民理论、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参照,选取华裔女性主义文学
由于受中华文化影响,汉字文化圈中的国家与地区曾经或现在仍然使用汉字,以汉语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越南是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之一,曾经以汉字为官方文字,但并不使用汉语官话作为口头
徐坤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积极进取的女作家,她以多变的创作风格和调侃式的语言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不仅为她的创作提供灵感,还成为她的书写对象。论文以徐坤
处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中国电影一直处于“探寻与困惑”、“战略与发展”两种状态之中,这直接导致了21世纪前后十年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跨世纪转型期。本文针对期间
归有光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方中进士,彼时已年近六十,他的文学创作与其生活道路上的艰辛坎坷密不可分。本文的架构如下:作家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心态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继而又与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