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化和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全球化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便利,另一方面,在经济一体化、信息即时化、文化自觉化的全球化场景中,种种跨国的、非军事武力的、非国家行为体参与的、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需要多国共同应对的种种风险与危机变得“常态化”。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公共危机往往以有别于武力冲突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中,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在食品三要素中,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即人们常说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各国政府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形势也相当严峻,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屡见报道。诸如瘦肉精事件、塑化剂有毒食品、绝育黄瓜、染色馒头、下水道小龙虾、皮革明胶等事件数不胜数。而在一向视民意和民情为执政根基的中国,如何反思和改进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如何能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如何构建一个让公众安心的食品安全环境,是我们无法回避又必须认真对待的难题。本文基于非传统安全的研究视角,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及其转型。根据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识别、评估、排序、应对来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转型路径。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安全从“传统”转向“非传统”,食品安全主要属于“内源性”非传统安全问题,兼有“外源性”与“多源性”非传统安全问题特征,食品安全维护的理念也需要从“管制”转向“治理”。食品安全监管要以人的安全和社会安全为价值维度,需要多国际社会、国家与社会等多行为参与共治。最后,本文通过对食品安全进行非传统安全理论的分析,提出食品安全监管转型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