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一直是国内外财务学和公司治理交叉研究的热点问题。早期的学者主要关注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者们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代理问题逐步转变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掏空”又名“利益输送”或者“隧道行为”,最初由laporta(2002)等学者提出。掏空指的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借助自身优势控制上市公司并通过侵占公司资产获取利益的过程。我国在股权改革之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掏空行为极为常见,严重影响到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与公司价值。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全面颁布,控股股东资金侵占、违规担保等掏空行为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相对比较集中,一股独大的情况尤为普遍,且信息严重不对称。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因非流通股的流通,市场发挥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由违规占款、关联交易等“现金流掏空”或“资产掏空”行为,转变为更加隐蔽的“股权掏空”行为,换言之,即利用低买高卖的方式来套取二级市场上的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以明星电力大股东掏空行为为研究对象,根据大股东掏空常用手段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探讨。并结合相关理论,对我国特殊背景下的上市公司的实例进行了分析。基于分析上市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掏空的具体行为和经济后果,能够客观地评价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的行为,使广大的投资者更好地识别投资方面的潜在风险,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结构治理予以督促,促使相关信息披露得以完善。本研究通过案例展开分析,不仅使研究内容更加丰富,还存在一定的理论意义。具体有以下三点:第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套用大股东掏空中的各种理论基础,体现在掏空行为中的每个过程与行为中,从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的理论基础。第二,与国情结合,指出了我国特殊背景下存在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问题,并借助实例对掏空的方式与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改善企业股权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制定国家政策提供借鉴。第三,本文利用对案例全方面的分析,提出大股东掏空的各种手段以及影响,不局限于掏空与单一财务数据的关系论证,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重点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思路与有关文献;第二部分理论概述,介绍了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案例介绍,重点介绍了明星电力的现况;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从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因素、手段以及后果三方面探讨了明星电力大股东掏空行为对该公司的影响;第五部分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