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6年,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达到了1385.78亿美元,与2001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15.44%。总体上,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保持了良好的态势。然而,中国农产品仍面临着出口市场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问题,同时,也越来越多的面临来自这些国家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等方面的标准壁垒。因此,加强标准化进程和努力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农业标准化水平的差距,是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论文从标准主导国际竞争的背景出发,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标准化的出口贸易效应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从出口国标准化水平相对领先和相对滞后两种情形下探究标准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变动的机理。同时,分别从中国农业标准化机构数量、农业标准数量、农业标准的国际采标率以及中国农产品总体和细分行业的出口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运用熵权TOPSIS法从标准化的基础条件、标准化的数量和标准化的质量来反映中国农业标准化水平以及从静态性、动态性角度评价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然后通过测算贴近度得出,农业标准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即从较差水平向良好水平转变。在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绩效方面,2000-2005年呈波动状态,介于较差水平和中级水平之间;2006-2010年呈持续上升态势,从中级水平上升至良好水平;2011-2016年从良好水平上升至优质水平。运用VAR模型分析农业标准化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变动的总体效应,运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农业标准化对中国5类代表性细分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短期中,标准化因滋生成本费用的上升而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优化产生一定的阻力,在长期中,农业标准化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会逐步显现。其中,粮食类产品、林业类产品和水产品类的农业标准化水平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变动存在着正向的作用,且以林业类产品最为显著。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加强标准自主创新,提升标准的技术水平;推进标准国际化,减少标准冲突和贸易摩擦;强化标准约束,扩大标准覆盖范围;完善标准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标准交流与培训四个方面展开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