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地区植被动态变化研究——以察汗乌苏河流域为例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ol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察汗乌苏河流域位于高寒荒漠化地区,具有海拔高、温度低、土壤盐碱化等特征,研究该流域的荒漠化动态变化对于高寒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流域内的气象数据,分析了10年来流域降水、温度的年内、年际变化;基于MODIS/NDVI、DEM遥感数据,分析了流域内植被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状况及变化趋势,封育区内植被恢复效应以及MODIS/NDVI与气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TM/NDVI和实地的测量,构建了线性回归模型。   对气象数据的分析表明,流域降水和气温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夏季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同时温度也相对较高,年平均降水量和温度都有缓慢增大的趋势。对MODIS/NDVI数据分析表明,流域总体植被覆盖度不高,植被明显改善的地区集中在河流的下游支流周围,在上游部分地区则零星出现,封育区内的植被恢复效应良好。对NDVI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和温度是影响流域植被覆盖的主要因子,其中温度与NDVI值呈负的极显著相关。通过照相法反演植被覆盖度构建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方程表达式为:fc=195*NDVI+5.6024式中fc为覆盖度,验证表明该模型对于中低植被覆盖度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对球子蕨(Onoclea sensibilis)的无菌繁殖技术和华北蹄盖蕨(Athyrium pachyphlebium)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对两种蕨类的保护、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球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杨桦林群落是该地区最为常见的林分类型,其原生树种为华北落叶松林,在长期经受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后被破坏严重,经过数十年的自然恢复,逐渐形成了以杨、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其杜仲胶也是有望替代天然橡胶的胶源。本文在基本掌握杜仲雌雄配子发生、发育进程的基础上,开展了杜仲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比较并分析了杜仲2n花粉与普通花粉活性差异;并探讨了杜仲大孢子染色体加倍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明确了高温诱导杜仲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技术条件。根据2n花粉的直径一般明显比普通花粉大的多特点,统计分析不同处理时期、处理温度和持续处理时间条件下所获得
山桐子是大风子科山桐子属的落叶乔木。山桐子的果实富含油脂,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可达80%以上,其油脂可用于食用、医药、化工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由此可见山桐子是优良的本本油料和能源树种。然而,目前山桐子仍以野生和半野生存在,优良株系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山桐子的推广。因此,对山桐子优良株系的选育将有助于山桐子新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对黄冈山桐子实生苗基地的73株挂果单株进行果实含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是华北地区优良的乡土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抗逆性强、树干高大通直等特点。低温是其生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非生物胁迫,严重制约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榆林市米脂县红枣节水示范基地,以小区内4年生梨枣为研究对象,监测不同的土壤水势处理条件下梨枣树萌芽开花期、果实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