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层地下淡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浅层地下淡水脆弱性研究是保护浅层地下淡水环境工作的基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对浅层地下淡水依赖程度的提高,浅层地下淡水脆弱性及其污染风险分析与制图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的重视,各国不同地区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当浅层地下淡水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并绘制了相应成果图件,以便于在浅层地下淡水保护、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中获得应用。  本文首先对浅层地下淡水脆弱性研究从其概念、发展与趋势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与分析,全面对研究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DRASTIC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进行区域浅层地下淡水脆弱性评价,并充分利用野外及室内分析浅层地下淡水质数据进行了浅层地下淡水水质评价,并以此验证了浅层地下淡水脆弱性评价成果,提出了一些基于浅层地下淡水脆弱性评价的浅层地下淡水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淡水资源贫乏,因此浅层地下淡水的脆弱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行浅层地下淡水脆弱性分区评价和水源保护区划分是对含水层进行保护的主要手段。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研究区资料收集、以及地质、地貌观察和各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得出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淡水主要以CL-溶解性总固体为主,其次为SO42-、NO2-、F-、CL-、NO2-超标,同水文地质图上提取信息相符合。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地貌地形条件和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淡水区类型和富水性条件,把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淡水区划分为16个评价单元。由于本区地貌形态多受地质条件控制,使地形地貌展布多与构造线一致,也出现分区多与构造线一致的情况,也与该区浅层地下淡水类型及富水性划分相一致,因此该分区能够反映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淡水脆弱性差别,可以通过对每个单元按指标参数分别做出有效评价。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淡水的易污染区和不易污染区二者所占比例都在31.3%,不易污染区和较不易污染区所占比重之和为50.1%,说明浅层地下淡水资源一半脆弱性比较低,另一半已经处于较脆弱区,这也同区内淡水资源紧缺的实际现象吻合。因此,为了能够合理保护水资源,防止淡水资源紧缺,最后本文提出几点建议:加强已建水库的维护工作,包括堤坝加固、库底清淤;推广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健全用水奖惩措施;建立小清河以南浅层人工调蓄地下水库,既可治理咸水入侵,增加天然补给资源量,又具有良好的供水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些大案要案不断披露报端,特别是成克杰、胡长清等案件,涉及职级之高、案值之大、影响之恶劣,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从一名党的高级干部蜕
去年,兵团各级党委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素质和领导水平的一件大事,进一步加大中心组学习力度,着力探索适应兵团改革、发展、稳定的最有效的理论学习方式。各单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对党的根本性质、任务的高度概括,对共产党人如何始终保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七十九年的旅程。 七十九年来,中国共产党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团结广大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始终站在斗争
反腐倡廉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借鉴和吸收了世界各国反腐败斗争的成
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地籍信息变更频繁,城镇土地利用及土地权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籍信息量也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变更频繁、数量巨大
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种植在福建省漳州市的16个黑木相思无性系开展生长和生理过程的研究,分析各无性系的若干生长和生理特性,并分析生长情况与生理特性的关系。从而探索引种的
物种的空间分布模式对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物种空间分布模式引起的集聚效应对集合种群演化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在考虑了集聚效应后的集合种群系统演化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到这一点,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增强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才能真正大有作
近年来,济宁二号煤矿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与时俱进地从职工人生观、价值观、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规范入手,以建塑“福”群众安全文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