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信用融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最早出现的融资方式,其先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融资不仅具有融资便捷性、低成本性、风险易控性等特点,且利用程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企业在日常交易活动中通常倾向于选择以商业信用方式进行结算。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利用程度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不发达的商业信用融资是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一大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不论从商业信用融资绝对数或相对数而言,我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新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业信用融资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充分利用这一融资方式有利于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使我国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的难度增加了。同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央行推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商业银行的贷款大幅度减少,许多企业由于资金周转问题逐步陷入困境。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上市公司应转变一直以来依靠外源融资方式进行筹集资金,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合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可以拓宽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资金周转困境。通过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可以加强产业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处于同一产业链中的企业联合成一个整体以增强对抗外部压力的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本文结合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相关基本理论,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以及经验借鉴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情况,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充分利用商业信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2003-2010年期间商业信用融资运用情况,借鉴国外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经验,对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商业信用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全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商业信用融资相关概念、理论和优缺点的阐述。第三部分是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这些问题包括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总量不多、商业信用净融资量不高、商业信用融资对收入贡献不大、营运资本周转慢以及商业信用融资在我国上市各行业中差异较大。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我国金融体系未与商业信用较好地结合、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我国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以及全社会信用文化意识淡薄、上市公司的融资理论有待更新、上市公司商业信用意识不高、未能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不当等;第四部分是对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企业运用商业信用融资的经验借鉴;第五部分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具体建议包括:加强金融体系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加大票据市场的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明确产权制度、改变企业融资理念、加强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加强企业信用意识以及防止企业因资金周转导致失信行为的发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