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对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显微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oushenghuo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性疲劳中枢机制是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大脑皮质运动区是调控运动的关键部位。突触是神经元可塑性变化的敏感位点,而树突棘是突触后可塑性的结构基础。实验目的:运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伴随而来的必然会产生运动性疲劳。本文参照Bedford递增负荷的跑台运动方案,建立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通过高尔基染色及qRT-PCR等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期探寻运动性疲劳引发的该区神经元显微结构变化,并进一步揭示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机理,为运动性疲劳中枢机制研究积累实验依据。实验方法: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8周龄)25只,经3d适应性喂养后,淘汰体重过轻及精神状态不佳大鼠5只,剩余2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G,n=10),实验组(EG,n=10)。实验组运动负荷有三级:I级负荷(15m/min,30min);II级负荷(20m/min,30min);III级负荷(25m/min,运动至力竭)。CG组大鼠置于鼠笼内安静状态。实验末,通过高尔基染色法观测大脑皮质主运动区神经元显微结构、特别是树突棘的形态变化,运用qRT-PCR方法检测MAP2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两组大鼠体重、血糖、糖化血清蛋白、SOD、MDA、Ca2+、CK及LDH-L状况。实验结果:(1)实验过程中,两组大鼠精神状况良好,未发现掉毛、大便形态异常、死伤等不良状况。(2)运动疲劳组大鼠血糖、体重显著降低(P<0.05),结合行为学观察,判定大鼠疲劳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3)运动疲劳即刻,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非常显著升高(P<0.01),蘑菇型树突棘占比显著升高(P<0.05)。(4)运动疲劳即刻大鼠脑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Ca2+浓度显著升高(P<0.05)。(5)运动疲劳即刻,大鼠CK和LDH-L活性升高非常显著(P<0.01)。(6)运动疲劳即刻,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MAP2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实验结论:(1)通过行为学及生理指标观测,显示本实验运动疲劳模型建立是成功的。(2)运动疲劳后即刻大鼠体重有所下降;血糖浓度和糖化血清蛋白含量显著下降。(3)运动疲劳即刻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显著升高;树突棘分叉型和细长型占比均有变化,而短粗型占比下降非常显著,蘑菇型占比升高非常显著;棘头宽度及平均长度均显著增高。(4)运动疲劳即刻大鼠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有所显著下降;Ca2+浓度、CK和LDH-L活性均非常显著升高;大脑皮质运动区MAP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5)运动疲劳即刻,因MDA、Ca2+浓度、SOD、CK及LDH-L活性变化,影响该区MAP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影响微管蛋白构象变化,使细胞骨架聚合增强,从而导致树突棘的形态发生改变。
其他文献
肝损伤是腹部损伤时常见的急腹症,早期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护和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近年大多数学者认为伤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肝脏损伤分级为Ⅰ、Ⅱ级
通过梳理互联网产生以来新媒体对研究生群体思想生活的影响,本文提出当前研究生思政工作面对新媒体载体的快速发展的三个不适应,并建议在顶层设计上要出台运用新媒体开展研究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否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侵袭性生长以及复发有关。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30例初发、15例复发翼状胬肉组织、15例正常结膜组织中Vimentin、TGF-β1、E-Cadherin的表达,通过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正常结膜组织相比,初发及复发翼状胬肉组织中Vim
<正>~~
会议
本文介绍通过储能切换法在高真空双T腔内实现高功率微波脉冲的压缩。文章中分析了微波开关的机理并介绍了实验。实验表明,高真空条件下的自击穿微波开关能够满足储能切换的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大大提高了工业机械的自动化。与之同时,也带来了设备维修的困难性,这就促使了工业维修的产生和发展。到
研究目的:篮球进攻战术随着篮球竞赛的发展而产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的战术打法逐步演化成为完整的战术体系。现代篮球运动进入到了一个高速攻防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