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设计创新现已成为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建筑设计创新。建筑师在探索建筑设计创新的同时,倘若能借鉴优秀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的经验和成果,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世纪后半叶以来,许多杰出的建筑师投身于建筑设计创新的浪潮之中,其中以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尤为突出。因此,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在引入创新学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创新个性溯源,提出了他们建筑设计创新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进而分别从设计理念创新、建筑形态创新、建筑技术创新对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地研究与论述,全面总结了他们对建筑设计创新的探索。论文在分析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建筑设计创新的背景与环境的基础上,论述了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创新个性不仅涉及到二战后以来的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哲学、地域等外环境的影响,同时,还与获奖建筑师自身的创新素质等内环境相关联。从微观上比较分析了1979年至2008年历届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建筑设计创新的个性特征,从宏观上论述了1979~1988年度获奖建筑师的继承创新、1989~1999年度获奖建筑师的多元探索、2000~2008年度获奖建筑师的理性回归的时代特征。论文研究了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对设计理念创新的探索,论述了他们在建筑设计创新中提出或运用的创新性的建筑理念,指出他们的建筑设计新思想和新原则包括强调建筑与自然共生、强调建筑与文化融合、强调建筑与城市整合及强调建筑与艺术结合四个方面。指出他们的设计理念创新超越了“坚固、实用、愉悦”这一经典的建筑设计原则,丰富了建筑理论的内容,为建筑设计实践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研究了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对建筑形态创新的探索,从形体、空间和细部三个层面论述了他们的建筑形态创新,指出他们在权衡建筑的外在形式与内部逻辑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创作出不同于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建筑的新的建筑形态。形体形态创新包括几何构成形体、动态解构形体、单一纯粹形体、自然模拟形体和有机巨构形体形态。空间形态创新包括叙事空间、复杂空间、均质空间、生态空间和虚拟空间形态。细部形态创新包括符号化细部、构件化细部和人性化细部形态。论文研究了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对建筑技术创新的探索,从四个层面研究了他们自主运用的、易于操作的建筑技术创新,一是基于材料演绎的建筑技术创新,包括改进材料性能、材料加工工艺、建构方式以及类型选择创新;二是基于结构优化的建筑技术创新,包括新的建筑结构体系、局部结构的分置变换和表皮结构实现独立自治;三是基于生态手段的建筑技术创新,包括引入室内绿化、控制自然通风、调节自然采光和使用双层幕墙;四是基于计算机应用的建筑技术创新,包括建立数字化模型、进行数据模拟分析和辅助施工,指出这些对建筑技术的创新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设计中的技术难题,为他们的建筑设计创新创造了条件。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引入创新学理论,系统地总结了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对建筑设计创新的探索;提出了他们建筑设计创新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从自然、文化、城市和艺术四个角度研究了他们的设计理念创新,初步构建了他们建筑设计创新的理论体系;从形体、空间和细部三个角度指出了他们的建筑形态创新,为建筑形态创新的进一步研究做了铺垫;从材料、结构、生态和计算机技术四个角度论述了他们的建筑技术创新,为更多的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因凝聚时代精神而创新,因运用新的理念而创新,因创造新的形态而创新,因应用新的技术而创新,这些研究对今后的建筑设计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