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协商民主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多次在执政党的文件中得到体现。在协商民主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协商民主活动,进行制度创新,日益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发展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官员、学者、民众的共识,十八大提出了“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可以说,构建多层次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目标。提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的多层构建,正是对这一目标的理论回应。本文立足于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论、历史、现实多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进行把握。首先,从西方的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论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解。其次,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分阶段梳理了我党实施协商民主的历史沿革,论证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历史逻辑与本土特色。再次,在我国当前主要的政治制度结构中分析构建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总体发展路径。最后,选取了多个当前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创新的最新案例,用协商民主的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案例中关于完善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经验,提炼构建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具体方法。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行政制度、人大制度、人民政协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立足于已有的制度资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的主框架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人民政协层面的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层面的协商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层面的协商民主、行政机关层面协商民主、基层民主建设层面的协商民主。其中,人民政协层面的协商民主是核心,基层民主建设层面的协商民主是基础,其他三个部分是有效补充。完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的关键在于,要构建各种具体制度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制度合力。具体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理顺协商民主与现有的各种制度之间的关系,明确协商民主的制度定位;二是要加强各个具体层面的协商民主的发展,充分发挥潜藏在政治体制各方面的制度创新活力,对关于协商民主的各种制度创新形式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