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H-P-O轴功能失调、并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多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等月经失调。药物通常作为一线治疗,孕激素、雌激素单用和/或联合应用可减少月经量的25%-80%,GnRHa可以达到卵巢去势的效果而引起暂时闭经。然而,药物治疗常会伴有明显的副作用,而且停药后有一部分患者会重新出现月经过多的症状,对于这部分严重的功血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子宫切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法,近年来,宫腔镜下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成为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可避免传统子宫切除手术带来的盆底功能障碍和卵巢供血减少造成的卵巢早衰,提高了妇女的生活质量。然而,子宫内膜电切术也有其本身的缺点,比如,对医生的相关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有可能出现子宫穿孔和水中毒(体液超负、低钠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并且,此方法费用也相对较高。因此,寻找一种疗效可靠、但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一部循环热盐水宫腔灌注的可靠性研究目的:针对药物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功血,寻找一种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齐鲁医院2003-2007年57例病历资料完整、无失随访的经手术治疗的功血病例,其中23例行循环热盐水灌注为研究组(A组),34例行子宫内膜电切术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月经量、子宫位置及宫腔深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将治疗效果分为:a.无月经或点滴状月经;b.少量月经;c.正常月经量;d.多于正常月经量四个级别,前三种为治疗有效,后者为治疗失败。分别对治疗后6个月(Ⅰ组)、24个月(Ⅱ组)的各疗效级别进行横向比较(A组与B组之间的比较),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纵向比较(A组和B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自身比较),观察其各级别疗效的稳定性。采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Ⅰ组的横向比较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b和d三种治疗效果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只有在c(正常月经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为43.5%,对照组为17.6%;在Ⅱ组的横向比较中,a、b、c和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Ⅰ和Ⅱ的纵向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循环热盐水灌注是一种治疗功血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的纠正月经过多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的稳定性也是肯定的,而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是一种可以普及的治疗方法。第二部影响循环热盐水灌注疗效的因素研究目的:明确影响循环热盐水灌注治疗效果的因素,以便在临床应用中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2008年15例全子宫切除术病例,术前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在切除子宫前先行循环热盐水宫腔灌注,取子宫前壁、后壁、宫底、宫颈管及输卵管峡部的子宫体组织,截面积约0.8*0.8cm。常规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使用PS图像处理工具测量子宫内膜及浅肌层热坏死深度,采用SPSS软件系统,将可能影响循环热盐水灌注治疗效果的因素,如热盐水温度差和平均温度、膨宫压力、热盐水灌注时间等,与热损伤坏死的深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的基底层子宫内膜腺体侵入肌层可达2-3mm,内膜厚度卵泡期为1-2mm,黄体晚期可达12mm。为尽可能彻底的去除子宫内膜,要求去除深度达浅肌层3mm。循环热盐水宫腔灌注可以达到理想的内膜损伤深度。在众多因素中,膨宫压力与热损伤深度关系最为密切(P=0.012),欲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膨宫压力应维持在49mmHg以上;宫腔深度与热损伤深度呈负相关性(P=0.028);热盐水的温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与热损伤深度呈正相关性,可以提高输入时的热盐水温度在92℃以上增强治疗效果;年龄、子宫位置与热损伤深度无显著的相关性。输卵管峡部未有明显的热损伤坏死,宫颈管仅有<2mm的浅表热损伤。结论:循环热盐水宫腔灌注可以达到理想的热损伤深度,并且安全性较高。在众多因素中,膨宫压力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热盐水灌注的时间、输入温度、平均温度及温度差与热损伤深度也存在一定的的正相关性,宫腔深度则呈负相关性。年龄、子宫前后位对损伤深度无显著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