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骨优导(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 BMP-2)联合Bio-Oss骨粉修复Beagle犬牙周骨缺损的成骨效果,以期为临床牙周骨缺损的再生治疗选择更优的方式。方法:1.实验动物与分组:选取12—18月龄健康雄性Beagle犬4只,根据实验牙所在区段的不同将实验分三组。以每只Beagle犬左侧上颌、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二、三前磨牙为实验牙,其中左侧上颌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仅行基础治疗,右侧上颌为骨粉组(Bio-Oss组):基础治疗+Bio-Oss+Bio-Gide,左侧下颌为实验组(骨优导组):基础治疗+Bio-Oss+Bio-Gide+骨优导。2.实验处理:在第二、第三前磨牙近中根处制备3mm×5mm的牙槽骨U型缺损,根据各个区的分组情况,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将龈瓣缝合,Bio-Oss组在缺损处填入Bio-Oss骨粉、再覆盖Bio-Gide生物引导膜、缝合,骨优导组在缺损处置入骨优导+Bio-Oss骨粉、覆盖Bio-Gide生物引导膜、缝合。3.影像学检查:术后8W和12W各处死Beagle犬两只,行头部螺旋CT扫描,并截取术区颌骨片段进行Micro-CT扫描,观察各组牙周骨缺损区牙槽骨的再生量。4.组织学检查:将每颗实验牙从原缺损区域分为近远中两部分,一部分常规脱钙行组织切片HE染色,另一部分不脱钙行硬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Toluidine blue staining,TB staining),定性观察术区新生的牙槽骨、牙骨质的基本结构以及新生牙周膜形成情况。结果:1、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术后8W和12W三组均观察到了新骨的形成,骨优导组新骨形成的量最多,Bio-Oss组次之,空白组最少,,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术后8W和12W三组均观察到了新骨的形成,比较各组间BV,BV/TV及Tb.N,均为骨优导组成骨效果最佳,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8W各组即可观察到新骨的形成,空白组新骨与牙骨质发生骨粘连,Bio-Oss组新骨骨质较空白组成熟,骨优导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成排排列在骨化中心,成骨过程活跃,有新形成的牙周膜纤维束正在埋入新形成的牙槽骨中;术后12W Bio-Oss组可观察到新形成的牙周膜纤维束正在埋入新形成的牙槽骨中,骨优导组可见新生的牙骨质。4、硬组织切片TB染色结果显示,术后8W各组即可观察到新骨的形成,空白组仅少量新骨生成,钙化不明显,Bio-Oss组新骨形成较空白组多,骨小梁排列较紊乱,骨优导组可见正在被包裹吸收的骨修复材料,周围有新形成的骨质,钙化不明显;术后12W空白组骨质较8W时成熟,可见正在钙化的类骨质,Bio-Oss组可见哈弗系统,骨优导组可见部分新骨钙化完全,哈弗系统结构清晰。结论:rh BMP-2对牙周组织缺损的再生修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与Bio-Oss骨粉联用能获得更好的牙周软硬组织再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