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迦地方政权(1265年—1360年)在藏族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元朝对藏施政管理中地方上的一个行政机构;其前身是大约13世纪,西藏地方兴起的一个重要教派--萨迦派。该派经萨迦“五代祖师”的辛勤开创,逐渐成为了一支在藏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势力集团。1247年,该派的领袖萨班与蒙古上层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通过这次会谈,西藏地方顺利归附蒙古汗国,萨迦派在藏区的统领地位开始确立。随着蒙古汗国的统一,1265年八思巴和其弟奉忽必烈之命返藏筹建西藏地方行政机构--萨迦地方政权,它历经三年得以建立完成。这个政权是一个以萨迦派僧人为最高首领的地方政权,它大体上分两个系统:以帝师或萨迦座主(萨迦主持)为首的宗教系统;以萨迦本钦为首的行政系统。从此,以帝师为首的萨迦寺首任座主组成的宗教系统和萨迦寺“本钦”组成的行政系统,结合在一起成了萨迦地方政权的首脑和行政长官。它的形成和建立,也是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早期发展阶段的开始。萨迦地方政权建立后,在元中央的支持和安排下,通过历代帝师或本钦的努力,政权逐步的稳定,组织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它成为了当时元朝中央管理西藏地方事务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当时藏区各个教派势力的最高领导机构。在历史上存在的一百多年,它坚定地执行元中央在藏区的大小施政方针,积极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萨迦政权在第六任萨迦寺座主达尼钦波桑波贝时走向了鼎盛,此时,萨迦派的势力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卫藏地区。这时期西藏地区实现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藏区原本割据的势力在萨迦政权的统一安排和调配下,进行着各自的建设和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兴盛期,到14世纪初,随着元朝的衰败和对其支持力的减弱,它逐渐的走向了衰落,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遭到了破坏。在达尼钦波桑波贝的晚年,萨迦派由来已久所积蓄的内外矛盾终于爆发,……于是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身为大元帝师贡嘎罗追坚赞将萨迦地方政权分成细脱、仁钦岗、拉康以及都却等四个拉章给自己的异母兄弟,从此萨迦政权开始解体。最终在元朝末年(1360年),元顺帝赐给帕竹首领绛求坚赞象征地方权力的虎纽印章。①这标志着帕竹地方政权的崛起和萨迦政权的衰亡。分裂后的萨迦政权,政治上失势,偏安一隅,但是它仍然是后藏地区不可小觑的一支政教力量,仍保留萨迦政权的组织特点。元末明初,萨迦法王权势被噶举派夺取,其势力逐渐衰弱,但教派的传承始终没有停止。后来萨迦派分裂的四个拉章中其中的三支绝嗣,只留下都却拉章一支,这支拉章一直延续至今。萨迦地方政权的建立尽管未从根本上结束藏区各个教派多元、分散的政治格局,但是却为结束长期以来藏区各个教派互不统属、相互内斗的局面开了好头,也使割据的教派势力能够在一个兼容并蓄、机构完整的政教机构的领导下发展和进步;它在历史上存在的一百年,积极的发挥着自身建设作用,这为当时乃至后世朝代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一定程度上解放和促进了藏区生产力的向前发展。由它所主导的政教合一制的“雏形”随着后世不断地完善,这为后来西藏地方上实现真正意义和范围内上的政教合一制奠定了基础,对后来西藏行政体制的建设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当然,它在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我们应给与充分肯定,对其消极的影响我们也应有所认识。通过研究这段历史就会发现:萨迦政权自身的建立始终依靠的是中央王朝的扶持,一旦元朝衰落,它也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本论文将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及藏、汉文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引用法和对比研究法,对西藏萨迦地方政权进行初步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