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资源的形成与博弈—广东蕉岭县蓝源茶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探究了广东省蕉岭县蓝源村及其茶叶生产的情况,研究发现:蓝源村的茶叶生产起源于17世纪上半叶,其茶叶的最初来源为蓝源罗姓客家人过番到台湾带回的茶籽。之后的300余年里,茶树从罗姓扩展至全村,形成了家家户户皆种茶、制茶的风俗,但生产规模仅供自给自足。及至20世纪中叶集体经济时代,蓝源人原本赖于谋生的手工造纸业没落了,林木业也遭遇集体化,蓝源人的谋生陷入了困顿。在这种背景下,茶叶成为蓝源人的救命稻草,他们掀起了在自留地种茶,提高制茶技艺的热潮,并藉此形成了喜爱“论茶”的村落文化。迫于生计的蓝源人不顾国家管制赴墟卖茶,尽管可能会遭遇“治管会”、“墟霸”的刁难而痛失茶叶,但蓝源人却始终没有放弃卖茶路。这种坚持最终使得蓝源村的茶叶得以冠名“蓝源茶”,扬名蕉岭东部和梅县北部。到70年代末,蓝源茶已广受消费者追捧,外界开始上门收购,甚至出现“一斤难求”的盛况,这标志着“蓝源茶”开始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及至90年代,蓝源人的谋生目光再次转向林木业,茶叶的生产停滞了,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蓝源茶在当地仍然享有盛名。本世纪初,某茶商看重“蓝源茶”潜在的经济价值,申注了“蓝源绿茶”商标,“蓝源茶”开始参与到现代商业资本的运作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蓝源茶的价格连年上涨,为本县的茶商和蓝源人带来了可观的收益。2012年,出于村落发展的需要,蓝源村开始谋划发展本村的茶叶产业,并在广州南沙区对口扶贫资金的支持下重新挖掘“蓝源茶”这一文化资源。由此,茶商和蓝源村开始围绕“蓝源茶”这一文化资源展开博弈,博弈双方在“不损害‘蓝源茶’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展开了暗中角力。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蓝源茶”这一茶叶文化资源的形成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的缓慢积累期,这一时期与蓝源村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快速积累期,这一时期主要受国家政策和时代环境的影响。两个时期的积累使得蓝源村的茶叶从一种“日常之物”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即“蓝源茶”。而新世纪茶商和蓝源人对于“蓝源茶”文化资源的运用和博弈过程,可以概括为是对“蓝源茶”这一文化符号的资本运作过程。“蓝源茶”藉此文化资本化,作为文化资本参与到符号经济的生产中来,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
其他文献
<正>足球、举重和赛车运动员做对抗性比赛运动时需要尽可能发挥颈肌强度,而飞行员由于飞行时颈部反复经受振动、高载荷和高载荷增长率等作用,对颈肌强度要求较高[1],尤其是舰
旅游资源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文化和翻译紧密结合。文化差异是汉英旅游翻译中必须处理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旅游文本中文化差异现象,提出解决文化差异的有效翻译策略,从而
本文基于Silvio(2009)的移民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数理模型,结合制度质量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关于移民、制度质量和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模型补充了移民对贸易的影
本文通过对多年市场实践经验总结,通过对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其营销渠道应考虑到的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管理的策略。
如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国民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不断涌现,商誉在产权有偿转让过程中显得日益重要。然而对商誉会计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
语言的质量和口语的水平并不完全取决于你说话的速度和流利程度,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风格。当你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征服观众和评委,给大家留下印象的时候,
通过对锁相环电路的介绍,作者提出模拟锁相环电路设计的方案,方案中提出了电路中各部件的设计和选择,并给出了锁相环电路的应用范围。
对种子期的科技型企业来说,科技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价值的最主要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在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创新能力、个人潜力等几个方面,通过这几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的研究导致了股权制衡理论的出现。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解决公司治理的两类委托代理问题。本文的研究发现:(1)和传统的认识不同,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