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alntation,Allo-HSCT)后患儿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及再激活的危险因素,进而在临床中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及早进行预防治疗,防止疾病进展。2、对于EBV感染患儿,分析EBV感染后高拷贝数组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及无事件生存时间(event free survival,EFS),探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EBV感染患儿的预后情况,减少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 transplantatio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率。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行Allo-HSCT,并定期检测EBV拷贝数的268例病人。收集该部分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预处理强度、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的使用情况,移植物类型、干细胞来源、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移植前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的使用情况、CD34细胞输注数量、粒细胞植入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卡方分析及Logistic分析法分析上述影响因素与EBV感染的相关性。2、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进行Allo-HSCT术后268例患儿,EBV感染组与EBV未感染组患儿OS、EFS。将其分为6组:a).预处理阶段未使用利妥昔单抗,allo-HSCT术后出现EBV血症,使用利妥昔单抗组,共32例患儿;b).预处理阶段未使用利妥昔单抗,allo-HSCT术后出现EBV血症的患儿,未使用利妥昔单抗组,共110例;c).预处理阶段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未发生EBV血症组,共83例;d).预处理阶段使用利妥昔单抗,allo-HSCT术后出现EBV血症,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组,共1例;e).预处理阶段使用利妥昔单抗,allo-HSCT术后出现EBV血症,未使用利妥昔单抗组,共6例;f).预处理阶段使用利妥昔单抗,allo-HSCT术后未出现EBV血症组,共36例,采用K-M法分析不同组别EBV血症患儿使用利妥昔单抗后OS、EFS,监测患儿EBV拷贝数变化情况,观察患儿治疗效果及中位恢复时间,监测EBV-PTLD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1、268例患儿中,Allo-HSCT术后EBV血症的一年累积发生率为55.5%,移植后发生EBV血症的中位时间为42(24,88)天。2、单因素分析显示Allo-HSCT后EBV血症与患者年龄、疾病类型、预处理强度、ATG使用情况、移植类型、Ⅲ~ⅣaGVHD、干细胞来源、预处理阶段利妥昔单抗使用情况有关,而与性别、aGVHD、cGVHD无相关性。在EBV血症组,输注CD34+细胞数量较多,粒细胞植入时间较短。多因素分析则显示,使用ATG、不同供体干细胞来源、预处理是HSCT术后发生EBV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处理阶段使用利妥昔单抗是EBV血症发生的保护因素。3、149例患儿Allo-HSCT术后发生EBV血症,发生EBV高拷贝数合计47例患儿,发生率为31.5%。总共,17/47(36.1%)患者在首次EBV-DNA-PCR阳性后仅2周内发生了高水平的EBV再激活。在47例EBV高拷贝数患儿中,18例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无EBV-PTLD发生,而未使用组有一例EBV-PTLD发生,EBV-PTLD发病率为0.37%。4、268例患儿,a组、b组、c组间比较,OS、EFS无明显差异,d组及e组与f组中比较,OS、EFS无明显差异。结 论:1、Allo-HSCT术后EBV感染与患者年龄、疾病类型、预处理强度、ATG使用情况、移植类型、干细胞来源、预处理阶段利妥昔单抗使用密切相关。2、使用ATG、干细胞来源、预处理阶段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是Allo-HSCT术后发生EBV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3、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可有效减少EBV-PTLD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