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源性雌、孕激素、HPV及其癌基因对宫颈癌发生的作用,以及雌、孕激素与HPV的协同致癌性。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于2001年11月-2002年11月在山西肿瘤医院,选择经病理诊断确诊的宫颈鳞癌新发病例74人作为病例组,以1:1配比的方式选择同期同院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配比条件为年龄、现住址、民族、入院时间一致,病例与对照均需排除孕妇、卵巢既往或现患者、其它癌症患者、一年内口服避孕药和其它甾体类激素使用者。在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集术后宫颈组织标本和卵泡期(月经周期8-10天)内的空腹肘静脉血。应用PCR法检测HPVs DNA、高危型HPV16 E2/E6癌基因;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雌、孕激素受体(ER、PR)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对全部资料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E2、P、ER、PR、HPV及其癌基因、各种环境因素与宫颈癌关系的χ2检验、关联强度分析、分层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1) 按绝经因素分层前后,病例组HPVs、HPV16E2、E6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 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有HPV16 E2缺失,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3) 按绝经与否分层前后, 雌二醇与宫颈癌的关联性均有统计学意义,;(4) 无论绝经与否,病例组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5) 雌二醇、孕酮与宫颈癌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6) 病例组雌二醇水平无论在HPVs阳性还是阴性状态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HPV阳性时两者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7) 无论在HPVs阳性还是阴性状态下,病例组孕酮水平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HPVs阳性孕酮与宫颈癌之间未显示剂量反应关系;(8) ER、PR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别,在绝经后病例组阳性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9) 职业、家庭人口数、绝经、结婚年龄、产次、首次性行为年龄、首次怀孕年龄和首次生育年龄是宫颈<WP=5>癌发生的相关因素;(10) 雌二醇(E2)、HPV16 E6感染、首次性交年龄和绝经均作为主要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1) 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16感染密切相关;(2) 宫颈癌组HPV16 E2和E6癌基因的阳性表达率较子宫肌瘤组高,同时伴随有HPV16 E2的缺失;(3) 内源性雌、孕激素水平升高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而雌二醇升高的危险性更强,且不受绝经等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4) 雌、孕激素受体对绝经后妇女发生宫颈癌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5) 首次性交年龄小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而绝经是保护因素;雌二醇,HPV16 E6是影响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6) 雌二醇与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