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草原面积60亿亩,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屏障,我国的草原大部分分布在西部民族地区,由于长期开垦草原、超载过牧、破坏草原植被,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目前,我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沙化、退化的草地成了沙尘暴的主要源地。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草原生态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财政收入低等因素制约,该区的草原生态建设面临巨大的投融资困境。
本文的选题基于西部民族地区草原生态建设中如何融资和投资问题的分析。目前西部民族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投融资机制,主要是草原生态建设资金的投入与使用机制不够完善,政府单一主导财政融资不足,生态建设效率低下,民间主动性受压制,产业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综合的反映在当地牧民在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的经济收支变化,作为草原生态建设核心环节的牧民,其主动性的压制是影响草原生态建设效果的直接原因。
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草原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项目区的具体案例分析为基础,证实了草原生态建设对当地牧民的负面经济影响,剖析了西部民族地区草原生态建设中存在的投融资问题,并从草原生态建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实施分析生态建设投资和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协同作战,在不减少草原生态建设投资资金的前提下,扩大融资渠道,以政府购买的方式补偿牧民的生态建设投入,并以“草原生态建设产业化”作为维护草原生态建设成果和未来发展的关键产业,实现草原生态建设发展与当地牧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本文对草原生态建设内涵的重新界定贯穿了全文始终,是了解西部民族地区草原生态建设投融资发展对策的重要支撑。
文章的主体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西部民族地区草原生态建设的内涵、发展历程及特点,并对草原生态建设的内容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客观、详细地解析;第二部分提出西部民族地区草原生态建设中存在的投融资问题,单一的财政投融资如何限制了多元化的融资来源和造成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而投资问题主要是草原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链接中存在的问题和草原生态建设前后的调研 管护不足等问题;第三部分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建设的案例反映草原生态建设中存在的投融资问题,并用当地牧户生态建设实施前后的家庭收支案例反映草原生态建设的投融资的具体影响;第四部分介绍了西部民族地区草原生态建设的投融资策略,在投资方面,提出了从市场化激励、产业政策协调、项目制度管理等方面建立草原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融资方面,提出了发挥财政支持、金融信贷、融资服务等各环节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市场化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