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制备一种新型的氮掺杂金刚石薄膜,减少金刚石薄膜中非晶碳、石墨相的含量,提高薄膜中sp3相质量,提高金刚石晶体结晶度。我们采用理论计算研究和MPCVD实验制备的方式,对氮掺杂金刚石薄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分析了关于氮掺杂金刚石薄膜的已有研究,我们分别从理论计算和实验制备两方面讨论N原子对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影响。 根据研究总结,我们发现在不同N/C比例浓度下,N原子的掺杂对金刚石薄膜的形貌、结构和质量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N/C比例引起的薄膜形貌的变化,结合沉积纯金刚石薄膜的经验,本文将着重研究N掺杂金刚石薄膜在N/C比例为0-1%时,对金刚石薄膜表面形貌、结构和成分的影响。不同掺杂浓度的样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进行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薄膜的质量的表征。在N/C比率为0.4%至1%时,N原子的掺杂导致I(220)/I(111)的比例从17.4%提高到35.4%,这说明N原子的掺杂有利于金刚石(110)相的生长。在N/C比率为0.4%时,N原子的掺杂使得sp3/sp2的比例从8.5降至5.5,此时表面呈纳米晶构成的菜花状结构。然而,当N/C的比例从0.6%增加到1%时,sp3/sp2比例从5.5增加到9.0,这说明在这个比例范围内的N原子有利于金刚石sp3相的生长。值得注意的是,当N/C比例为1%时,N掺杂金刚石薄膜的sp3相含量超过了未掺杂的金刚石薄膜的sp3相含量。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进行研究,结合了关于N原子替位掺杂的理论研究,计算分析了N原子在氢终止以及具有活性位的氢终止金刚石(001)表面的吸附和迁移行为。根据Charge、Bader和DOS等计算,我们详细分析了N原子在氢终止表面吸附后对表面C-H键的影响。在全氢的氢终止金刚石表面上,N原子在P1位的吸附能最大,为3.474eV。N原子可同时与表面的两个C原子键合,并使C原子间的二聚体键断开。当N原子稳定吸附后,N原子的电荷量为5.588,磁矩为0.496uB。这说明N原子的2p轨道仍具有不成对电子,这将为CH自由基的吸附提供机会。然而,由于N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吸附后将导致附近的二聚体上C-H键的电荷密度增加,这将不利于H原子的萃取行为。在具有一个活性位的氢终止金刚石表面上,N原子在P1位可以稳定吸附,并且N原子会萃取附近的H原子。N原子在P1位的吸附能最大,达到4.849eV。当N原子吸附在1ORS的氢终止表面的P1位后,由于萃取H原子,N原子2p轨道呈饱和态,此时N原子不具有活性。但是,在N原子周围,六个高对称位的C原子迁移激活能很小,这将有利于C原子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