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药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的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因为本身所拥有的多成分、多靶点、多路径协同起作用的特征,致使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不分明,阻挡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因而,指纹图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中,并通过其与药理活性的内在相关性建立了“中药谱效学”,为进一步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本实验通过建立肉苁蓉药材的指纹图谱与药理活性(小鼠子宫增重实验、MTT细胞增殖实验)的相关性,并通过对其的分析,揭示出了肉苁蓉药材可能的雌激素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小鼠子宫增重及MTT细胞增殖实验对肉苁蓉药材不同提取部位、不同剂量进行筛选,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部位30 g·kg-1(以生药计)为肉苁蓉雌激素样作用的最佳活性部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肉苁蓉药材雌激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2)利用HPLC-DAD对10个产地的肉苁蓉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构建,并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剖析,选用药典委员会研发使用的中药指纹色谱图相似度评估体系研究版(2004A)为评估准则,经过钻研认定254nm为肉苁蓉药材指纹图谱的最好的检测波长,最佳洗脱系统为乙腈-0.2%甲酸水。为后续进行肉苁蓉药材化学成分分析、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鉴别肉苁蓉药材真伪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深化了在肉苁蓉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3)采用HPLC/Q-TOF-MS液-质联用技术对肉苁蓉药材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其总离子流图中共标定出26个化合物,经由质谱解析获得如下论断:共推测出1、2、4、5、6、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共24个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酸,去咖啡酰基毛蕊花糖苷,8-表马钱酸,红景天苷,丁香苷A3’-α-L-吡喃鼠李糖苷,肉苁蓉苷A,Kankanoside H1,松果菊苷,肉苁蓉苷F,肉苁蓉苷B,管花苷A,肉苁蓉苷C,Osmanthuside B,毛蕊花糖苷,顺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管花肉苁蓉苷B1,肉苁蓉苷D,Campneoside Ⅰ,管花苷B,Campneoside Ⅱ,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G,Kankanoside E,这一结论为后续进行肉苁蓉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4)通过对肉苁蓉药材的谱效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为肉苁蓉药材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合理的依据。通过研究10个产地肉苁蓉的指纹图谱与其雌激素活性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共有9个化学成分与小鼠子宫增重显著相关,对应的色谱峰分别为4、5、6、7、8、14、15、16、19号峰;共有10个化学成分与细胞增殖相关,其中7个成分与其极显著相关,对应色谱峰分别为3、4、8、12、14、15、19号峰;3个成分与其显著相关。对应色谱峰为5、13、18号峰;共有6个成分同时与小鼠子宫增重及细胞增殖显著相关,对应色谱峰为4、5、8、14、15、19号峰。(5)利用D-101型大孔树脂对肉苁蓉药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比较不同洗脱部位的指纹图谱以及其对应的药效活性(子宫系数、MCF-7细胞增值率),表明80%乙醇洗脱部位为最佳的洗脱剂体积分数。通过对其质谱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共分离纯化出肉苁蓉药材中17个化学成分,其与肉苁蓉药材总离子流图对应的色谱峰为3、4、5、8、9、10、13、14、16、17、18、20、21、22、23、25、26 号峰,分别为:8-表马钱酸、红景天苷、肉苁蓉苷A、Kankanoside H1、松果菊苷、管花苷A、肉苁蓉苷C、毛蕊花糖苷、顺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D、Campneoside Ⅰ、管花苷B、CampneosideⅡ、肉苁蓉苷 G、Kankanoside E。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了肉苁蓉雌激素作用的活性部位,并利用HPLC/Q-TOF-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对揭示肉苁蓉药材可能的雌激素样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对肉苁蓉临床用药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