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戴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等名言警句,体现感戴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但心理学对于感戴的研究却较少。本研究先对感戴行为的理论进行分析,希望系统得研究中国人目前对于感戴行为的认知,丰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内涵。围绕影响感戴行为的几个重要因素,用实验法进行实证研究。前人研究也对感戴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理论的论述,认为感戴行为受亏欠感和施恩者的期待影响,但大部分停留在理论阶段,也有运用情境实验区别亏欠感和感戴情绪的,但实验结果受到社会期许性影响大。而且以往没有实验证据直接测量人们的感戴行为。本研究使用在实验室做游戏的实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明确了感戴行为模式,组织相应活动,引导学生辨别,表达感戴行为,还可根据感戴行为影响因素和理论,研究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感戴、感戴行为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让感戴行为传递下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本研究使用文献法、深度访谈法和实验法。首先,通过讲故事让被访者对感戴行为有所了解。然后,使用访谈提纲探究被访者感戴行为的表现方式。接下来,设计两个实验研究感戴行为的影响因素。实验一:随机选取32名被试,采用两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一是恩惠程度,分大恩惠、小恩惠两水平,自变量二是受恩状况,分为受恩、不受恩两水平。因变量为被试的感戴情绪、感戴行为。实验二:随机选取36名被试,采用两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一为是否诱发外显的亏欠感,两个水平是诱发外显亏欠感和不诱发外显亏欠感。自变量二为是否索要回报,两个水平分别是索要回报和不索要回报。因变量为被试的亏欠感、感戴情绪和感戴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访谈发现感戴行为的表现方式根据载体的不同,分为无形的精神和有形的物质,无形的感戴行为主要是指给予表扬,鼓励,言语上的褒奖,宣传或者是提供更好的社会发展机会等;有形的物质化感戴行为是指给予金钱等实物。2.感戴行为受恩惠大小影响,随恩惠增加感戴行为增加。得到大恩惠的被试比小恩惠的被试感戴行为更多,F(1,28)=6.60,p<0.05。3.感戴行为受受助者的亏欠感和捐助者是否向受助者索要回报的影响。亏欠感增加,感戴行为增加,诱发亏欠感的被试比未诱发亏欠感的被试感戴行为更多,F(1,28)=6.60,p<0.05。被索要回报的被试比未被索要回报的被试,感戴情绪下降,感戴行为减少,F(1,28)=9.25,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