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芍药甘草汤眼贴、纯净水眼贴、休息三种方法治疗视疲劳,观察视功能和症状在干预前后的变化,以此分析芍药甘草汤眼贴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芍药甘草汤在视疲劳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临床实践依据。方法筛选眼科门诊就诊的有视疲劳症状的受试者90名,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中药眼贴组、纯净水眼贴组和休息组。中药眼贴组予以芍药甘草汤眼贴治疗20分钟,纯净水眼贴组予以纯净水眼贴治疗20分钟,休息组予以闭目休息20分钟。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对三组受试者进行视功能检查和症状积分评定,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观察三种治疗方法对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集合近点和视疲劳症状的影响。结果1.基线:三组受试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屈光构成三个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2.视功能参数(1)右眼调节幅度、双眼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调节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眼调节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中药眼贴组、纯净水眼贴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息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负相对调节、集合近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视疲劳症状积分(1)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21,P<0.00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性显著(P值均<0.001)。(2)不耐久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9,P=0.039),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物模糊、眼干、异物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中药眼贴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净水眼贴组、休息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视物重影或复视、眼眶疼痛: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眼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60,P=0.046),治疗前后中药眼贴组、纯净水眼贴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息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6)眼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24,P=0.190),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流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7,P=0.037),治疗前后中药眼贴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6,P=0.033),纯净水眼贴组、休息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眼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纯净水眼贴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0,P=0.038),中药眼贴组、休息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研究结果提示:1.芍药甘草汤眼部贴敷在提高视疲劳人群右眼调节幅度、左眼调节幅度、双眼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调节反应5项视功能参数方面有一定效果。2.芍药甘草汤眼部贴敷在改善视疲劳总体症状方面更优于纯净水眼贴和休息。3.芍药甘草汤眼部贴敷在改善不耐久视、眼胀、流泪症状方面效果明显,在改善视物重影或复视、眼干、眼痒、异物感、眼眶疼痛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4.芍药甘草汤对于提高视功能参数及改善眼部症状均有一定的即时疗效,部分改善效果不明显,可能与治疗次数及样本量不足有关,后期可增加样本量,以期为芍药甘草汤眼部贴敷治疗视疲劳提供更可靠的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