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自我信息加工优势理论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本研究试图探索自我信息加工优势的机制,并从自我保存的生物学及哲学意义上解释这种加工机制的发展根源和其背后的意义,也为其他理论不能解释的实验结果提供实证依据,进一步推进自我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实验一采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范式,观测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图片分别作为靶刺激和探测刺激时是否会出现注意瞬脱现象,从而推断个体在加工自我-他人信息时的注意资源分配情况。实验二通过记录被试在观看并判断自我和他人面孔身份时的正确率、反应时和ERPs指标,从时间进程上了解个体在加工自我-他人面孔图片时出现差异的加工阶段,并从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上解释了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加工机制。结果发现:1)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范式中,无论T1刺激是自我面孔或是他人面孔,对被试识别T2刺激并没有影响;但当T2是自我面孔时,被试识别出的正确率要比T2是他人时显著高。当T1和T2均为他人面孔时,出现注意瞬脱现象。2)在面孔图片的身份判断任务中,当呈现的图片为正常的面孔照片时,面孔身份为自我或他人是有显著差异的,自我面孔的识别显著较快,而当所呈现的图片为扭曲的面孔照片时,面孔身份的两个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无论呈现的图片是自我或是他人照片时,被试对正常面孔的反应时均显著低于扭曲面孔的反应时。3)额区的N2以及顶枕区的LPC是反应个体在加工不同类别信息时注意资源的分配指标。自我面孔图片诱发了更大的N2和L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