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对我油画创作的启发 ——从巨然的《秋山问道图》说起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hb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留下了丰富的绘画遗产,本论文的第一和第二章,从它的功能,意境,题材内容,形态表现,选景与构图,色彩,明暗与光影,透视,写生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研究中国山水画存在的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启发性。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又是对自己今后油画创作的思考。第三章从山水画和油画共同的资源和遗产对比中,总结了带给我在当代的油画创作提供的大量灵感。笔者相信,中国山水画可以从很多的角度,用很多的方式加以研究、思考、学习、借鉴、转化成当代油画实践中具有活力、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创作形态。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愈加突显。英语阅读不仅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重要意义,更是高中生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但是当代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却不尽人意,以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为例,大多数学生表示对英语阅读课堂比较感兴趣,然而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主要体现在课堂参与度不高,阅读成绩参差不齐。目前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
本文主要关注宋代竹图像中的特殊形式:纡竹。所谓纡竹,指的是那些竹竿极度弯曲的竹之异常形态,它相当广泛地存在于宋代的视觉表现中。与明清时期大量画谱规定的“画竹忌太弯病”、“只应弯节不弯竿”等绘画准则相反,宋代为何会出现相当数量的纡竹图像?这是本文关心的一个基本问题。论文主要分为三块内容:前两部分聚焦于宋代。文章试图重构北宋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语境,探讨这一阶段遭受贬谪之苦的失意文人“发现”纡竹,使其成为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期,新旧格局的交替对书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个时期书法的创作主体既有文人、学者,又有政治家、艺术家,民国的书法风貌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清代的书法风格及书学思想,碑学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随着民国思想的解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人们对于碑学有了新的思考,沿袭自清末的“尊碑抑帖”逐步变成了“碑帖合流”,书家不局限于碑帖之争,而是取碑帖两方之所长,为其所用,形成了具有时代
一幅好的作品,首先要有好的构图,成功的构图不仅能使画面的内容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还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意图。而构图的关键在于平面分割,即画面各形象占有画面空间的位置和面积。位置和面积在画面中产生的不同分割形式,是形成画面结构、画面形式感、画面视觉感受的主要原因。潘天寿画面的分割特征以简洁明了为主旨,用线讲交叉排列的疏密组织,布白重虚实、大小差异。潘天寿绘画作品中的平面分割,不只是布白或者布黑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从人文关怀出发,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促进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被破除,在质与量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力量总体薄弱,高校在校学生数量较少,特别是工科院校占比较低,难以满足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及服务国家
隶书是书体演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过渡性书体,崇尚篆隶是历代书家除了上溯“二王”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种学古的方式,也是侧面反应当时书风的重要依据。隶书以“汉隶”最为被书家所称道,而在汉隶中,风格演变最为成熟的就是东汉隶书,《曹全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曹全碑》出土于明末万历年间,一个思想解放、学风变革的重要时期,隶书主要通过继承前人书家和依靠当时访碑所得而得以发展,书家对于隶书的学习还是处于懵懂和探索的阶
袁克文(1889-1931),字抱存,一作豹岑,号寒云,袁世凯次子,河南项城洹上村人,他又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另三位是傅侗、张伯驹、张学良),他博览群书,多才多艺,精鉴赏、富收藏,善书能画通诗词,同时又精通昆曲,“唱作念打”样样俱全,名士气重,挥金如土收揽喜欢的藏品,把玩尽兴后又欣然转让不计得失,率直真性,广泛的涉猎艺术领域与独特人生阅历成就他独特的书法风格,在民国书法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由于
“林泉之心”是北宋郭熙提出的美学观念,作为北宋时期重要的山水画家兼理论家,其山水观念和精神内容汇集成的《林泉高致》,为后来山水画美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创作基础。《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林泉之心”代表了北宋山水艺术的终极审美目的:“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林泉之心”对当代山水画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林泉之心”为切入点,从创作者角度重新解读其美学含义,并分析其美学思想对当代山
依据通俗理解,壁画即绘制在墙壁上的画作,壁画也是人类早期的主要绘画形式,发展源头可追溯至早期人类刻制记事符号的年代。中国绘制壁画传统历史悠久,鲁灵光殿、唐代凌烟阁等都出现了大量壁画,不仅地上有丰富的文献记载和历史资料,在地下有更丰富的墓室壁画。墓室壁画起源于中国前秦时期,所绘制的内容至唐代时已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绘制经验愈加丰富,且绘制技法愈加成熟。墓室壁画是无声的,但却通过精妙的技艺为后人
沙孟海是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在书学、印学以及考古、古文字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等职务。他幼承挺训喜好书法篆刻,后师从冯君木、赵叔孺、吴昌硕等老师,一生在印学理论的研究和篆刻实践方面做出了非凡的成绩。在印学研究方面,将印学史的发展建立了系统的框架,分为“创制时期”和“游艺时期”,“创制时期”以制度为主线,“游艺时期”以篆刻家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