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贷研究既是经济史又是金融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成果已经非常引人注目。然而,多数研究建立在各种农村调查报告、当时人研究论著、档案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而对藏于民间有关文书材料则注重不够。本文中,笔者以五本民国私人借贷账本和五本清末金融机构借贷账本为材料,使用统计学、社会学、经济史、金融史等相关知识对这十份账本进行定性、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并结合其他史料对当时借贷情况做一客观分析。最后,利用分析结果笔者对经济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来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对民国时期华北农村借贷利率的再估计以及标期标利制度作为信用公履期在货币经营业向银行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另外,借贷账本本身作为放贷者管理债权债务的手段,“使得我们得以再现由历史文献所提供的数据与具体真相之间曾暂付阙如的某些极其重要的环节。”其中的内容比我们想象得要丰富得多,包括不同的借贷主体的记账方式与记账用语,转账与兑账的处理,债务与债权的转记、借贷关系中的第三方、契约与账本的互动等,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因此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具有会计史意义,非常重要。笔者拟对借贷账本的账面进行会计分析,通过对记账项目、记账习惯、行息方式的记录,为解析商业的运营状况、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及商事习惯提供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