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气溶胶间接效应的观测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w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北地区气溶胶含量丰富而且具有较大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综合利用MODIS卫星数据和数值模式两种手段,研究西北地区典型种类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区域性气溶胶的间接效应。此研究不仅为了解气溶胶与云参数的区域特性和相互关系取得科学认识,也为全面理解和准确估计典型种类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辐射强迫和区域性气候变化提供了成果支撑,对定量评价大气气溶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科学开展天气变化和气候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利用中国西北地区全球气溶胶自动观测网络(AERONET)太阳光度计站点数据,对MODIS C6版气溶胶产品进行对比验证和误差分析,评价不同算法产品在西北地区的适用性和反演精度。结果表明:MODIS C6融合产品相比DB和DT产品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体现了一定的覆盖范围和反演精度,可作为本文研究区域性气溶胶间接效应的基础数据;  (2)利用2006~2015年MODIS/AQUA C6融合产品分析西北地区气溶胶光学参数与云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定量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与Angstr(o)m波长指数、云微物理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讨论了西北地区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大气污染源的主要类型以及区域性气溶胶的间接效应及其对云的可能影响;  (3)利用WRF3.8+CMAQ4.6模型耦合风蚀起沙模式模拟了2015年3月29日~4月1日西北地区的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模式较为合理的模拟了此次沙尘天气的发生和传输过程,主要城市站点的模拟值在峰值、谷值及变化趋势与地面观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较好的反映了污染物过境前后浓度的变化趋势,说明所选模型和模式所选方案可用于西北地区典型种类气溶胶的间接效应研究;  (4)利用WRF3.4+CMAQ5.0.2模型耦合风蚀起沙模式,验证了在双向耦合在线反馈作用机制下模型对污染物的预报能力。通过区分沙尘云区和纯云区,研究了此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气溶胶对云的辐射强迫、有效粒子半径、云水路径、光学厚度以及云水转化率的影响,分析了云微物理特征参数的频率分布,讨论了沙尘气溶胶的第一、二间接效应和冰核效应。
其他文献
2013年12月25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微博用户规模较2012年底减少2783万,微博使用率比上年
该文根据西太平洋沿137°E多层次垂直剖面海温、南海西沙西沙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ST) 及英国气象局U.K/GISST2.2)1°×1°月平均SST等资料计算并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的气
本文采用SSA技术分析了1950年1月~2000年12月的SOI和Nino1+2、Nino3、Nino4区海温指数时间序列;结合最大熵谱技术,对序列中存在的振荡周期进行定位,并通过重建技术对振荡分量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在一组理论试验和半理论试验的基础上,证明了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的水汽平流计算中使用的中央差分方案存在大的计算误差,结果表明:MM5模式中原来使用的B网格中央差分格式
本文利用内蒙古118个气象观测站40年(1961-2000)的实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资料,中国气象局常规气候要素数据:西风指数、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资料,内蒙古中西部37个站
该文首先通过EOF分析证明了时间长度为40年、由全国160个台站资料中选取的落于该文所研究的试验区内的21个台站的资料可以代替时间长度为24年、台站数为40的台站资料,可充分
该文应用中科院大气所建立的完全弹性可压缩三维冰雹云模式,对贵州少威宁县1998年4月28日的降雹过程进行催化数值模拟试验,一系列催化试验表明:1)不同高度、不同方 位、不同
该文应用一个全球二维经度-纬度简单气候模式,耦合一个全球生物圈模式,探讨陆地生态系统对大气CO含量增加的响应.该文利用二维能量平衡气候模式,模拟了大气CO含量增加的温室
城市雾是一种环境灾害现象。随着北京2008年申奥的成功,北京的城市环境状况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1999年11月北京的几次大雾过程的综合探测资料及一些其它来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