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调查无陪护模式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深入了解目前无陪护模式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包括护士对关怀的内涵、本质理解的程度以及将关怀理论运用到护理实践工作的能力;探讨影响护士关爱能力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护士的特点,制订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策略,改变护士传统护理观,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以期为无陪护模式病房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对象与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有代表性的三级医院无陪护模式病房临床护士300名和普通病房临床护士31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布于内、外、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多个临床科室。被调查者纳入标准: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注册期间内,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分为三部分:(1)护理人员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生地、婚姻状况、生育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工作科室、职称、学历、工作年限、聘用形式;(2)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此量包括8个维度:①形成人道和利他价值观(6个条目),②灌输信念和希望(9个条目),③促进情感交流(5个条目),④帮助寻求精神力量(5个条目),⑤提供良好环境(5个条目),⑥协助满足人类需求(4个条目),⑦科学解决问题(4个条目),⑧促进健康教育(7个条目);(3)采用多选题和主观题方式调查护理人员对关怀知识获取途径、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关怀的情况及影响护理人员实施关怀护理的影响因素。运用Excel2007中文版录入有效问卷,并对表格的有效性进行统一检查,问卷漏填项超过10%者被筛除,完全雷同问卷被剔除后,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和LISR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研究结果无陪护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陪护模式病房不同职称、聘用形式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学历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管理人员、是否结婚以及是否生育对无陪护模式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有显著影响(P<0.01,P<0.05),它们能解释25.31%的人文关怀能力变异量,其中以是否是管理人员的预测力最大,解释量为15.20%;无陪护模式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与家人、同事、护士长以及领导的关心呈正相关(P<0.05)。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分析表明,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外界关怀的感受性两个因子对无陪护模式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普通病房护士相比较,无陪护模式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没有提高。无陪护模式病房不同职称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在灌输信念和希望维度、人道和利他价值观维度、科学解决健康问题维度、促进情感交流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在科学解决健康问题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是管理人员是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且对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预测力最大。父母、同事、护士长、领导的关心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个体综合素质和外界关怀的感受性两个因子对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均有作用。无陪护模式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仍有待提高,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以及增加其外界关怀的感受性是目前干预无陪护模式病房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策略。无陪护模式病房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需要家庭、医院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建议通过病房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培训,为护士提供体验关怀、实践关怀的机会等途径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