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动力,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所谓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还是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发生改变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并明确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城镇化的“主力”,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我国的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农村转移劳动力来推进的,只有从农村转移劳动力着手,首先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才能推进城镇化。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城镇或者拥有城镇户口,更重要的是他们进城之后的生活状况以及对城市的适应能力。所以,在当前城市硬件设施相对完善的条件下,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问题显得更为重要。新型城镇化要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能够形成市民价值观念,能够转变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职业与就业状态,最终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但是,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是一个客观的现实问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不仅制约农村转移劳动力自身的发展,还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和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本文通过阐述新型城镇化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的相互关系,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问题为切入点,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走访、个体以及群体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L市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当今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的现状,总结其存在的优势、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的路径与对策,为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以及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