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小说《反美阴谋》出版后备受关注,它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描绘了美国犹太人的另一种命运。在1940年大选中,罗斯福总统被纳粹同情者、传奇飞行员林德伯格所击败,全国因此掀起了反犹浪潮。作家罗斯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虚构了美国1940年6月至1942年10月的一段“历史”。故事中,国家的大历史与家庭的小历史相互交映,所以国内外现有文献多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这部小说。小说揭示了林德伯格上台后施行的反犹政策对犹太人、犹太家庭以及美国社会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创伤成为该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本论文将从创伤意象、创伤症候以及创伤主题三个方面解读小说的创伤主题。全文由引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第一章引言部分包含对菲利普·罗斯生平和作品的简介,以及国内外对《反美阴谋》研究的现状,梳理了创伤、记忆和该小说之间的联系,分析小说内在的创伤本质。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二章分析了《反美阴谋》中的创伤意象。其创伤意象主要由隐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来,体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文中出现的“残肢”以及“地下室的鬼魂”是犹太人普遍性创伤的缩影;第二,主人公罗斯的“集邮册”以及林德伯格统治下的美国则是隐喻式的社会公共代码,前者连接了美国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历史,暗示原有的美国价值观的堕落;后者则缠绕着德国法西斯主义和当代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阴影,作者以此暗示创伤的历史有可能在未来重演。第三章分析了《反美阴谋》的创伤症候。在小说中,叙述者的创伤症候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表现为多样的叙事策略营造创伤的氛围。首先,“不及物写作”的手法体现叙述者表达创伤的迫切需要以及创伤情感;其次,叙述时间的重叠体现创伤性事件的闪回与强迫性重复;第三,通过孩子的视角叙述创伤事件,以获得读者对体验创伤的认同感;第四,自由直接引语的使用烘托人物的心理,为主人公家庭的破裂埋下伏笔。第四章分析了《反美阴谋》的创伤主题。其创伤主题包含三个层面:个体创伤、政治压迫下的家庭创伤以及情感操控下的社会创伤。首先,结合心理分析以及创伤理论阐释个体如何面对创伤及处理创伤;其次,分析失败的父亲形象并结合家庭系统理论,阐释的家庭破裂所体现的反犹迫害下的家庭创伤;最后,分析犹太的他者身份间接加剧反犹迫害的进程。领导者情感干预暴露了人性的弱点,理性的缺失和盲目的追从最终演变为社会暴乱,给整个社会带来创伤性的灾难,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都成为了反犹政策的牺牲品。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反美阴谋》的创伤,阐释并揭示菲利普·罗斯对历史与当今国际局势的认识。通过小说中对美国的刻画,罗斯再现犹太历史上潜在的创伤,隐射当今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达对20世纪末以及21世纪初美国决策的质疑。当小说中的个人创伤逐步上升到社会创伤的高度时,菲利普·罗斯作为犹太人,同时也是美国知识分子自觉的责任感、道德感和危机感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小说中的创伤已不仅仅停留在“犹太创伤”的层面。罗斯对社会创伤中所体现出的人性弱点的反思也为探索整个人类的普遍境遇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该小说的创伤记忆书写也是关乎人类体验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