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不仅是中国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且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更是中国的一条重要生态屏障带,其生态功能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该地带脆弱的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增长型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无法调适,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贫困和社会发展滞后,成为生态脆弱带和经济贫困带共存区域。如何立足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各要素禀赋,打破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经济贫困、社会矛盾凸显的恶性循环,一直以来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而县域作为一个观察和剖析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变、自然生态演变的最好样本。本论文选择农牧交错带典型县域——化德县作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实证分析对象,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去量化分析小空间尺度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解剖麻雀,分析典型,去认识和总结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存在的问题、矛盾和内在发展规律,并从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在机制出发,提出发展生态经济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本论文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系统动力学、民族学及自然地理学等多学科相关理论知识,以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问题为起点,以解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矛盾为主线,以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耦合路径为依据和框架,根据研究区资源禀赋状况和差异特征,设计符合农牧交错带化德县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并通过优化生态经济模式发展路径和相关对策支撑,实现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论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是本文的基础研究部分,主要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范围、概念、方法和技术路线,指出本研究要立足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的区情,运用系统耦合和生态经济理论,系统研究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和生态经济模式三者有机结合,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研究对象不局限于农牧交错带植物生产系统与动物生产系统两个界面,研究视角要延伸到农牧系统、服务业系统、工业系统以及系统间的耦合结构、功能和作用等生产力系统的每个界面,要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区域发展的可操作性的生态经济模式,并要把政府、企业和农牧民等经济行为主体都纳入到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机制中去,把经济行为主体的利益实现机制纳入生态经济模式的保障体系中去,弥补已有研究空缺和不足。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问题、矛盾和内在发展规律,明确提出了通过系统耦合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具体分析立足于研究区——农牧交错带化德县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生态经济状况等,并借助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化德县进行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比较分析,评价其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依据量化结果客观指出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生态经济系统自然生态脆弱、资源开发过度、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失调等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与经济系统发展需求之间矛盾所产生的原因,探讨气候变化和降水等自然因素,政府GDP主义、企业经济利益驱动、农户经济行为等经济因素以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等制度因素的驱动影响力,指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生态经济系统要走出“生态脆弱、经济贫困、社会矛盾凸显”恶性循环怪圈的出路,在于通过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生态经济。第三章:主要在依据上章节提出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思路,运用耦合模型量化分析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的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耦合状况。具体分析通过从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分别选择相关评价指标,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测量该区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值,并选择回归预测法和趋势外推预测法进行预测,为优化耦合途径提供依据,同时,为生态经济模式的创建提供框架基础。第四章:主要在第三章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耦合优化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耦合的区域生态经济模式、基于农牧交错带生态耦合的产业生态经济模式、基于时序耦合的企业生态经济模式三种生态经济模式方向,在每种模式下,都设计了符合农牧交错带化德县区情的实现生态经济系统能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人口流或生物物种流等各种生态流耦合的可操作性的具体生态经济模式。第五章:主要运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对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现有生态经济模式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出结合县域劳务经济发展和土地闲置的状况,加速土地流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推进生态经济在土地空间上的规模化经营;转变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发展生态产业,拓展产业价值链,实现物质能量时序耦合;以生态治理为突破,建设生态城镇和发展新型生态工业,促进生态经济空间和产业耦合。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生态经济规划与路径优化后的生态经济发展效果进行比较,预测路径优化后的生态经济模式发展成效。第六章:主要针对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生态经济系统及生态经济模式优化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企业和农牧民等行为主体出发,提出相应的保障机制。强调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一次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要想通过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促进政府、企业和民众等生态经济行为主体的利益实现机制在生态经济框架内有序耦合,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规范和引导,技术层面的创新和升级,还需要配套服务层面的优化和支撑,才能实现政府、企业以及民众等行为主体经济利益与区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