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耶夫·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的语用综论观认为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一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翻译也可从顺应论的视角去研究。
动态顺应是Verschueren语用综论观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顺应论的核心,主要指“语言使用中意义的动态生成”。语言选择过程的动态顺应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1)时间顺应。语言的产出和理解会因时间差异而出现变化。时间因素会促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做出调整和顺应,而调整和顺应的结果又加速语言的变化和发展。(2)不同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语境是动态的,包括语言社会语境、心理语境、文化身份语境等。(3)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来灵活安排话语的信息结构,也可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或语段。
本文以动态顺应论为基础,将《聊斋志异》英译本中一部争议较大的译作一翟理斯的英译本与另外两部主要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了这三部译本的不同及差异产生的原因,试图对翟理斯的译本做出新的评价。全文分六章。第一章奠定全文理论基础,解释了此研究的合理性及目的,对相关研究做出文献综述并介绍了此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到第四章从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动态顺应论在《聊斋志异》三个主要英译本翻译过程中的体现。第二章着重分析三部英译本对时间的顺应。第三章处理不同英译本对语境的顺应。第四章主要对比三部英译本不同的语言特色。第五章核心内容则是比较三部英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第六章总结全文。
通过对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复译的必要性;文学翻译无定本:翻译标准应该被不断的重新阐释以顺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交际目的。所以将动态顺应理论应用于翻译,对翻译不仅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翻译研究迈向更广阔的空间。总之,动态顺应理论下的翻译过程模式对翻译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价值。顺应理论对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将顺应理论应用于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翻译研究迈向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