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叶红松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变化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15796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黑龙江省伊春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立地条件相似的原始红松林和有近年红松更新的次生阔叶林(各三块)以及三块周边林场次生阔叶林的根际土(原始红松林中根际土为红松根际土,次生阔叶林中根际土为更新红松幼苗根际土)及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微平板分析技术和土壤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以上两类林型林地土壤0-10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以求了解在原始红松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对红松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阔叶林土壤无论是从有机质含量还是全氮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在无机态氮上却是红松土体土占优势。在根际土方面,阔叶林下红松幼苗根际土中有机质和全氮量同样占有一定优势,而在无机态氮上,也出现了阔叶林占优的局面。就总体微生物活性上来看,阔叶林土体土略微高于原始红松林,但是由微生物活性与有机质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虽然在总体活性上相似,但其影响因素却不一致,原始红松林中土壤微生物活性与铵态氮相关性显著,说明在原始红松林这样的铵化作用占优势的生境中,土壤微生物也呈现出一定的喜胺性,而这种喜胺性在阔叶林中却不存在。而在根际土方面,微生物活性差异较大,阔叶林红松幼苗根际土AWCD值几乎高出原始红松林25%。就整体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上来看,原始红松林根际无论在多样性还是丰富度上均占优,但其土体土却均处于最低位置,这表明原始红松林中,微生物分布更加集中于根系附近,其根系分泌物对微生物应有较大影响。通过对总体碳源利用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四种类型的土样在碳源利用方面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在土体土中不是很明显,但在根际土中非常明显,虽然同为红松根际土,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优势植被覆盖下(原始红松阔叶林、白桦纯林),其微生物种类也会有所不同。而对单一碳源方差分析发现,在原始林中,无论是土体土还是根际土,在对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上均有较大优势,而这正与红松的“喜铵性”相互印证。在阔叶林下的红松幼苗根际土中,微生物对氨基酸的利用并不占优势,说明就根际微生境中,优势微生物可能有变化。总的来说,在温带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确有改变。且整体上朝着不利于红松更新的方面进行。
其他文献
黄淮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春季浇水适期与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很大。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小麦春季适期浇水问题,对黄淮地区的春季气候变化规律与小麦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
期刊
美国共有几万家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通讯社(news agencies),向各种传播媒介(mass media)提供国内外新闻、图片、特稿(features)和多种服务等。有的是专业性通讯社,如美联社
一等奖作品名称:魅力广州和谐亚运点评:张小平(广东黑马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创意总监)整个作品以中国瓷器、悠久历史的广彩作为元素,盘上画满了56个亚运体育国标,围绕着中国
在人们普遍关注全球变化、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的当今,研究秸秆还田后的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酸度的影响显得更加重要和急需。该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祁阳红壤试验站的19年长
杂交稻种子经常规处理后,播在水,肥、气、热条件较好的苗床中培育至2—2.5叶龄,称杂交稻小苗秧。宜山县德胜镇榄树村1989年早造验收杂交稻小苗秧399.32亩,平均亩产660.33公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在我国召开的重要国际性会议,根据世妇会组委会、宣动委、广电部及台领导的指示精神,世妇会的报道总体上把握了“平等、发展、和平、友谊”的宗旨,坚决贯彻
玉米笋罐头是利用玉米幼嫩的果穗,适时采收加工而成。玉米笋是世界风行的一种新兴高档蔬菜食品,营养丰富。我们根据玉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创汇农业发展的需要。于1987年
1、读者需要传播新的信息 人有七情六欲,又要衣食住行;人有思想,又要求知;人要生存、索取,又要奋斗、奉献。不论在什么社会,要综合满足人们的这一切,都离不开彼此之间的信息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向全党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这是总书记从我们党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向全党同志提出的一项政治要求。每一名宣传思想工作者都要深刻理解和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