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混杂波加热的原理和实践

来源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3756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首先回顾了等离子体加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章从磁流体模型和统计模型出发研究等离子体介电张量以及其色散方程,并研究低混杂波在等离子体中传播的基本性质、托卡马克环形坐标系下的低混杂波的传播模型;第三章中研究了波与带电粒子能量交换方式并且从统计模型出发计算了不同的参数条件下的电子和离子的阻尼.第四章对低混杂波加热离子的物理机制作初步研究,并且按照参量不稳定性原理,将HL-1M实验结果与JFT-2的低混杂波加热离子的结果作比较,二者的规律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介绍了Windows 2000的系统总体结构以及与驱动程序编写密切相关的内核模式I/O组件.在硬件环境方面,简要叙述了CAMAC接口和EISA总线的知识.内核模式I/O处理是编写驱动
该文基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电子辐照室的谐振变压器型电子加速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首先介绍了研制此种加速器的国际、国内的历史背景和前景,接着介绍了加速器
为了达到在HT-7实验中对等离子体密度的有效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反馈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密度信号综合运用了多种滤波手段进行必要的滤波处理,确保密度的准确性;在控制算法上
该文研究了压水堆(PWR)型核电厂堆芯换料设计的计算程序、计算方法和计算内容.针对PWR核电厂堆芯换料设计的计算要求,开发了CFMP程序系统,并发展了一套适合PWR核电厂堆芯换料设
高能加速器控制系统规模庞大,设备种类繁多,并工作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它涉及到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学、数据信号处理和反馈、数据库、控制系统开发和集成等多领域的相关技
大力发展核能是解决世界能源紧缺的重要举措,而核废料的处理是制约核能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安全、有效地解决核废料问题,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以散裂中子作为外源中子驱动和维持次临界堆的运行,它不仅具有固有的安全性,同时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效的处理核废料的手段。中国科学院于2011年启动
为北京谱仪事例组装技术的升级,该文全面研究了国内尚无的并行事例组装技术,对L3实验使用的核心器件STC104及协议DSLink做了深入调研.在无此器件的情况下,另辟新径,提出一种
在该论文中,首先介绍了带电粒子高频加速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研究和阐述了同步加速器新型无调谐型和常规同调型两种高频腔体的性能以及高频腔体加载的铁氧体材料的特性.再次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催促数字纸张的产生。人们对纸笔环境的习惯,激励数字纸张的发展。数字纸张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主流数字纸张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