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运动表象的形成,贯穿于运动技能学习的全过程,是动作的心理结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本研究从跳跃类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及各个技术动作组成来研究运动表象训练对动作技能学习的效果,行为实验和ERP技术运用相结合来探讨运动表象的认知加工过程及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机理。全文共由三部分实证研究组成:研究一:运动表象训练效应的机理研究。运用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从脑活动机制层面验证运动表象功能等价理论。实验一采用经典心理旋转实验范式,通过身体部位(手掌)与物体(字母)的心理旋转实验,探讨心理旋转与真实物体旋转的功能等价。实验二从运动准备与表象准备、运动表象与运动执行的过程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运动一表象与运动知觉功能等价的脑机制。研究二:运动表象训练应用于跳跃类动作技能学习的实效性研究。将同质被试分为身体组、表象组、表象+身体组以及对照组。对被试施加90min/次,2次/周,共8周的训练实验干预。从运动能力(相关身体素质前后对照)、运动成绩高度(远度)变化、动作技术评分及动作技术解析三个方面,研究表象训练对动作技能学习的效果。研究三:运动表象训练的脑机制。实验四采用选择区分范式,采用文字诱导表象,研究运动表象过程的脑机制。实验五采用Oddball范式,研究图片诱导表象的脑机制。研究结果:(1)反应时材料形式主效应显著(F(1,20)=13.14,p<0.01)。各组P300波幅,材料形式主效应显著(F(1.20)=49.68,p<0.001)材料形式与图片形式交互作用显著(F(2.40)=3.54,p<0.05),简单效应分析手掌旋转情况下,图片形式主效应显著(F(1,20)=5.16,p<0.05)。运动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13)=25.13,P=0.00),P300波幅准备类型主效应显著(F(1,13)=4.01,P=0.041)。(2)表象+身体组视、动觉表象能力显著提高(P<0.0J),纵跳高度主效应显著(F(3,68)=3.96,P<0.05),跳远远度主效应不显著(F(3,68)=1.14,P>0.05)。水平速度效应显著(F(3,68)=8.87,P=0.004),踏板瞬间水平速度(F(3,68)2.54,P=0.36),起跳离地时垂直速度效应显著(F(3,68)=3.35,P<0.05),A3左髋角效应显著(F(3,68)=3.58,P<0.05),摆动腿最大摆动速度效应显著(F(3,68)=3.53,P<0.05),摆动腿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效应显著(F(3,68)=6.94,P<0.05),起跳腿着地瞬间上体内倾角效应显著(F(3,68)=4.26,P<0.05)。摆动腿蹬离地面瞬间上体内倾角效应显著(F(3,68)=13.77,P<0.05),H3效应显著(F(3,68)=3.37,P<0.05)。(3)练习方式的P200波幅主效应显著(F(3.46)=1.49,P=0.048),各组波幅变化趋势为IP>I>P>C。练习方式的P200潜伏期主效应不显著(F(3.46)=1.04,P=0.056)。脑半球主效应显著(F(3.46)=64.34,P=0.000)。练习方式的LPP波幅主效应显著(F(3.46)=3.24,P=0.016),各组之间变化情况为IP>I>P>C。练习方式的LPP潜伏期主效应显著(F(3.46)=3.24,P=0.016),各组潜伏期排序依次为C>P>I>IP。练习方式的P300波幅主效应不显著(F(3.46)=0.161,P=0.922),图片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3.46)=1.987,P=0.155),练习方式的P300潜伏期主效应显著(F(3.46)=3.014,P=0.047),图片类型潜伏期的主效应显著(F(3.46)=7.99,P=0.013)。研究结论:(1)心理旋转是真实物体旋转的类似物,主体运动表象还包括对身体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运动与表象、准备与执行两两任务之间不存在脑电活动的差异。运动准备与表象准备呈现相似的脑电活动特征,运动执行与运动表象呈现相似的脑电活动特征。(2)表象训练有利于跳跃类动作成绩的提高,表象+身体综合练习效果最好。在运动成绩的提高上身体训练效果好于表象训练,但在动作技能的掌握上表象训练的效果好于身体训练。(3)不同训练方式的被试对跳跃类动作的表象能力,及动作技术图片辨析的正确率与反应时有显著性差异。对于运动表象的建构与保持,表象+身体练习的综合练习方法效果是最好的,最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4)表象干预的有效性与表象过程中这些脑结构被激活的程度有关,激活程度越高干预效果越好,干预效果越好激活程度越高。(5)行为学变化与脑电活动证实背越式跳高与挺身式跳远表象训练的机制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