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成藏为主线,从前陆盆地形成演化、构造变形、沉积充填、水文地质研究出发,以盆地模拟、含油气系统研究为手段,通过典型气藏的解剖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以及与国内外前陆盆地成藏特征对比,探讨川西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特征,并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方向。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构造研究表明川西坳陷形成与形变主要受控于龙门山造山带,表现为坳陷内部南、北段构造特征、形成期及其变形方式上的差异。在绵阳—新场、梓潼一带存在横向断层发育带,裂缝发育,为高产气井分布区。 2、提出了川西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式,认为川西前陆盆地一个完整的陆相层序是由湖盆边缘冲积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湖泊高水位体系域三部分构成。 整个上三叠统由四个层序组成,其中三个为海相层序、一个为陆相层序。 3、通过对前述动、静态因素及油气分布规律的分析,结合烃源岩分布与地化特征、油气成藏模拟结果和水化学、水动力特征研究,首次明确将川西前陆上三叠统-侏罗系划分成三个油气系统,即须一-须二(!)、须三-须四(!)和须五-侏罗系(!)含油气系统。 三个系统的平面分布、有利区带展布和成藏主控因素具显著差异。 4、川西坳陷侏罗—白垩系、须二段和须四下段分属三个独立的含水系统。首次提出地下水地球化学动力带的概念,并系统研究了其分带特征。指出高压含气构造主要分布在水压形成带;中坝、平落坝、合兴场、八角场等气田处于稳压带和卸压带。 提出了灌口—平落坝和大兴鼻状构造带为最有利水文带;老关庙—九龙山低幅隆起带南段、孝泉—丰谷隆起带和温江—什邡坳陷带为有利水文带。 5、前陆盆地成藏研究表明,烃源岩分布与演化、储层分布、燕山期古隆起、断裂-裂缝分布、保存条件是川西前陆天然气富集的关键。 6、龙门山山前冲断带具有较大的油气潜力,构造圈闭、构造-裂缝型圈闭发育,中浅层构造同步发育或有断裂沟通,具有中浅层均含气的特征。因此,具有中、浅层构造立体勘探的价值。 7、前陆坳陷内源岩丰富、砂体发育,砂、页岩常呈指状交互,形成极为有利的储盖组合,可形成地层圈闭、岩性圈闭油气田或深盆气田。川西前陆凹陷区存在形成深盆气的几乎所有条件。大邑-绵竹、三台-梓潼-苍溪-仪陇一带具有勘探深盆气的潜力。 8、前缘斜坡带位于前渊坳陷向台地的过渡段,成藏条件优越。川西前陆隆起与斜坡区存在构造-地层圈闭勘探区;须二上倾尖灭带有利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油气藏。